当前位置:首页 > 社科院 >

社科院:全球智库半月谈(2021年7月30日)

  • 2021年09月07日
  • 50 金币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总第 217 期 智库介绍 2021 年 7 月 30 日 全 球 智 库 半 月 谈 美国工人工资大幅上升,但不足以跟上更高的通胀 美国贸易协定带来经济效益 世界分裂:全球疫苗贸易和生产 为什么中国应该害怕欧盟碳边界税 中美贸易战与韩国对美出口 美国货币政策展望 准备金过剩影响央行独立性 消费的地理分布——来自手机的数据 本期编译 安婧宜 李佳欣 母雅瑞 徐懿凡 (按姓氏拼音排序) 桂平舒 刘铮 申劭婧 薛懿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全球智库半月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和 国际战略研究组承担的编译项目,每半月定期发布。所有稿件均系网络公开文章,由项目 组成员依据当前热点编译组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全球宏观经济研究组 顾 问 张宇燕 首席专家 张 斌 团队成员 曹永福 美国经济 冯维江 日本经济 徐奇渊 中国经济 肖立晟 国际金融 常殊昱 跨境资本流动 陈 博 大宗商品 崔晓敏 对外贸易 王 地 宏观经济 国际战略研究组 组 长 张宇燕 召集人 徐 进 团队成员 李东燕 邵 峰 薛 力 黄 薇 王鸣鸣 卢国学 彭成义 全球治理 国际战略 能源安全 全球治理 外交决策 亚太政治 中外关系 姚枝仲 陆 婷 熊爱宗 杨盼盼 李远芳 顾 弦 吴海英 熊婉婷 张寒堤 欧洲经济 新兴市场 东盟与韩国 国际金融 大宗商品 对外贸易 金融政策 科研助理 协调人 袁正清 徐 进 欧阳向英 冯维江 高 华 王 雷 徐秀军 彭成义 国际组织 国际安全 俄罗斯政治 国际政治经济学 北约组织 东亚安全 全球治理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田慧芳 任 琳 智库介绍 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李 燕 丁 工 俄罗斯政治 发展中国家政治 联系人: 孔祥奕 邮箱:kongxiangyi2000@qq.com 电话:(86)10-8519 5775 传真:(86) 10-6512 6105 通讯地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 5 号 1544 邮政编码:100732 免责声明: 《全球智库半月谈》所编译的文章,仅反映原文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编译者、版权所有人 或所属机构的观点。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目 录 世界热点 美国工人工资大幅上升,但不足以跟上更高的通胀 ................ 6 导读: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最新发布的就业成本指数(ECI)数据,过去三个 月,美国所有文职人员的名义工资以 2.8%的年增长率上升,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然而, 物价上涨的速度甚至比工资上涨的速度还要快,因此经过通胀调整的工资在过去三个月里 有所下降,目前低于 2019 年 12 月的水平。 美国贸易协定带来经济效益 .................................. 11 导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 6 月 29 日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对在贸易推 广法案(TPA)下达成的一些协议进行了评估。这份报告指出,TPA 协议使得美国的经济 规模扩大了 1.5%,并带来 50 万的新增就业和 1330 亿的新增双边贸易额。同时,也带来了 服务业、投资额、地缘政治等都方面的影响。 世界分裂:全球疫苗贸易和生产 .............................. 14 导读:人们对不同国家生产疫苗的能力知之甚少,新冠病毒的暴发强化了传统的疫苗 生产模式,然而全球疫苗的贸易交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什么中国应该害怕欧盟碳边界税 ............................ 19 导读:为了在 2050 年实现气候中立,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将 2030 年的净排放目标从 1990 年的 40%收紧至至少 55%。在其提出的 55%适应政策中,新的碳边界调整机制 (CBAM)可能是与欧盟境外国最相关的,因此也是最具争议的。预计北京方面很快就会 开始游说反对这一提议。 中美贸易战与韩国对美出口 .................................. 22 导读:本政策简报评估了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税后,美国增加从韩国进口的程 度。本文使用高度分类的美国进口和关税数据,分析美国从其贸易伙伴处购买制成品的调 整情况。分析表明,在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后,韩国在美国市场取得了小幅增长, 其在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中的份额上升了 0.9%,在受贸易战关税影响的美国制造业进口份 额中上升了 1.0%。 经济政策 美国货币政策展望.......................................... 36 4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导读:Richard H. Clarida 对美国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判断,认为美国经济正从复 苏转向扩张,但就业仍处于复苏阶段;他对 2021 年至 2023 年美国 GDP 增长、失业率和通 胀的前景进行了预判,其看法与经济预测摘要(SEP)中值接近。此外,Richard H. Clarida 还对 2020 年 9 月推出的货币政策新指导和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计划发表意见和说 明。 准备金过剩影响央行独立性——中央银行应避免财政政策和债务管理陷 阱 ....................................................... 41 导读:央行资产购买计划不会减少政府债务,而是用一种负债交换另一种负债。随着 国债规模的扩大,经济学家要求央行取消持有债券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作者认为,为了 减少央行参与财政平衡,为保持央行独立性,可能有必要缩减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准备金 水平。 经济理论 消费的地理分布——来自手机的数据........................... 46 导读:传统理论强调生产决策和工人通勤成本在塑造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空间中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城市通勤都与非贸易服务的消费有关,例如去餐馆、购物中心和文化场所。 本文着眼于大东京都市区内的通勤和非通勤移动,以探索为获取消费进行的活动如何解释 观察到的经济活动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获取消费机会和就业机会的空间移动活动都很重 要;仅关注通勤移动会误导人们对出行模式理解。 本期智库介绍 ............................................. 51 5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美国工人工资大幅上升,但不足以跟上更高的通胀 Jason Furman 和 Wilson Powell III/文 李佳欣/编译 导读: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最新发布的就业成本指数(ECI)数据,过去三个月, 美国所有文职人员的名义工资以 2.8%的年增长率上升,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然而,物价 上涨的速度甚至比工资上涨的速度还要快,因此经过通胀调整的工资在过去三个月里有所 下降,目前低于 2019 年 12 月的水平。编译如下: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最新发布的就业成本指数(ECI)数据,过去 三个月,美国所有文职人员的名义工资以 2.8%的年增长率上升,保持在疫情前 的水平。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人们原本预期去年极高的失业率会像金融危机 时那样对名义工资施加下行压力。然而,工资却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与其他 指标,尤其是职位空缺和离职指标,保持了一致。这表明劳动力市场比预期更 加紧张,尤其是在当时高失业率和低劳动力参与率的情况下。 然而,物价上涨的速度甚至比工资上涨的速度还要快,因此经过通胀调整 的工资在过去三个月里有所下降,目前低于 2019 年 12 月时的水平。在疫情之 前,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现在比疫情前的趋势下降了 2%。虽然与疫情前的趋 势相比,某些部门的名义工资增长更快,但除休闲和酒店业外,几乎所有部门 的实际工资增长都低于之前的趋势。 实际工资是否增长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i) 劳动力市场是否紧张,在 未来六个月内,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应都可能会增长(由于德尔塔病毒的爆 发,这个增长可能不是单调的);(ii)雇主是否会增加工资以反映更高的通货 膨胀,在高通胀历史时期,人们通常会将其写入合同,但近几十年来基本上不 再这样做了;以及(iii)通胀前景,尤其是通胀是否持续远高于 2%的历史预期。 名义工资正在迅速增长 劳工统计局每年发布四次 ECI 统计数据,该数据显示在过去三个月内报酬、 工资和福利实现了增长。 ECI 以固定劳动力构成的方式显示工资和福利的变化。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在就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因为这些数据不会受到 与月平均小时收入相同的扭曲,当低工资工人失业并退出样本时(如去年发生 的情况),平均工资会增加;当这些工人被重新雇用时(如今年发生的情况), 平均工资会减少。通过固定劳动力构成,ECI 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工资的实际情 况。 从 3 月到 6 月,名义工资以 2.8%的年增长率上升,较疫情早期有所回升。 这反映了工资和薪金的快速增长,而福利增长放缓,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 福利成本增长更为缓慢。 6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名义报酬增长在疫情早期略有放缓,但自去年年底以来稳步增长。如图 1 所示,它现在处于疫情前的趋势。(工资和薪金情况类似,比疫情前的趋势高 0.1%) 图 1 疫情初期报酬增长放缓,但很快恢复到疫情前趋势 注:工人总报酬是劳动力成本的一种指标。疫情前趋势是基于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12 月 的对数回归。 通常情况下,去年经历的极高失业率预计会对工资增长产生下行压力。然 而,在过去一年中,工资增长有所上升。首先可能是对那些工作风险更高或面 临更高强度工作的人实行“报酬差额”。第二,就业率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反 映了劳动力供应的减少,而创纪录的职位空缺水平表明劳动力需求非常高。总 体而言,如图 2 所示,每个职位空缺中的失业工人比例与劳动力市场紧张的情 况一致。 图 2 每个空缺职位的失业工人人数在下降,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注:阴影代表了衰退期。 7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价格的增长速度甚至更快 通货膨胀在过去三个月里急剧上升,若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其年增长 率为 10%。自疫情开始以来,消费价格以每年 3.3%的速度上升,比疫情前的趋 势高出 2%,如图 3 所示。 图 3 价格自 2020 年中期不断上升,超过疫情前趋势 暂时性因素,特别是供应链中断和与重新开放相关的一次性变化,在最近 迅速扩张的通货膨胀中起了很大作用。最近的通货膨胀约有一半归因于汽车价 格上涨,而汽车价格上涨本身主要是由芯片短缺和租赁车队调整等动态因素导 致。这类因素在明年会停止增长,甚至可能会开始下降。 需求增加也在高通胀中起到了作用,需求在未来可能会保持高位(因为银 行余额增加,金融条件极其宽松),而供给将继续面临短缺(劳动力市场的全 面复苏需要时间)。此外,租金和其他住房成本可能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一 些报酬增加可能会转化为价格上涨。因此,我们预期通胀率将继续远高于历史 上的 2%,尽管大多数专业预测人士和债券定价人士预计明年通胀率才会回到 2%。 稳定和可预测的通胀通常不会影响实际工资,事实上,如果这一通胀是由 更高的就业水平造成的,它甚至可能会提高实际工资。然而,如果雇主不将生 活成本调整纳入工资增长中,那么大规模意外通胀也可能会降低实际工资。 最终,实际工资下降 在疫情的前六个月,随着价格下降而报酬继续增加,实际报酬大幅增加。 然而,从那时起,价格增长比工资增长更快,因此实际工资一直在下降。自 2019 年 12 月以来,整体实际工资下降了 0.7%。预计未来实际工资会上升,因 8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此相对于预期趋势,实际工资下降了 2%(图 4),实际工资也出现了类似的缺 口。 图 4 调整后工资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一些行业的工资有所增长,但大多数行业仍低于预期趋势 各行业的工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从 2019 年 12 月以来休闲和酒店业的最 高年增长率为 4.9%,公用事业的最低年增长率为 2.2%。然而,在大多数行业 中,更快的通胀导致实际工资较低,导致除休闲和酒店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实 际工资增长低于预期趋势(每个行业的实际工资都低于预期趋势)。工资增长 模式是一系列特殊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取决于重新开放的速度和不同部门的 劳动力供应状况。尽管有一些迹象表明,工资较低的部门的工资增长更快。 2021 年 6 月私营行业工资增长(ECI) 2019 年 12 月以来的增长 名义值 实际值 私人总额 2.9% -0.3% 商品生产 2.7% -0.6% 建设 3.0% -0.3% 制造 2.6% -0.7% 私人服务提供 3.0% -0.3% 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 3.4% 0.1% 批发贸易 3.5% 0.2% 零售业 3.7% 0.4% 运输和仓储 2.7% -0.6% 公用事业 2.2% -1.0% 信息 2.9% -0.4% 金融活动 2.8% -0.4% 专业及商业服务 2.7% -0.6% 教育和卫生服务 2.4% -0.8% 休闲与酒店 4.9% 1.6% 其他服务 3.1% -0.1% 与疫情前趋势的差异 名义值 实际值 0.3% -1.9% 0.1% -2.0% 0.0% -2.2% 0.3% -1.9% 0.3% -1.9% 0.5% -1.7% 1.2% -1.0% 0.9% -1.3% -1.0% -3.1% -1.7% -3.9% 0.8% -1.4% 0.2% -1.9% 0.2% -2.0% -0.2% -2.4% 2.2% 0.0% 0.5% -1.7% 新冠疫情的衰退与全球金融危机大不相同 与全球金融危机相比,名义工资增长在新冠疫情衰退中的表现要好得多。 虽然名义工资增长在大范围衰退期间仍接近其先前的趋势,但在全球金融危机 9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中,其急剧放缓,使得工资在 6 个季度后比预期趋势低近 2%(图 5a)。全球 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驱动因素是需求不足,这给工资增长和价格增长带来了下行 压力。这一次疫情中,更具扩张性的政策支持了需求,给工资和价格带来了上 行压力。在最初的衰退冲击之后,其报酬远低于疫情后的趋势,但在全球金融 危机结束后基本高于疫情后的趋势(图 5b)。 图 5 疫情期间的报酬比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所提高,但一旦进行价格调整,报酬水平就会 落后 注:实际工人总工资是就业成本指数减去消费物价指数。全球金融危机的商业周期高峰是 指 2007 年第 4 季度。COVID-19 疫情的商业周期高峰指的是 2019 年第 4 季度。 本文原题名为“US Workers are Getting Large Raises, But not Enough to Keep Up With Higher Inflation”。本文作者 Jason Furman 是 PIIE 高级研究员,Wilson Powell III 是 PIIE 研究分析员。本文于 2021 年 7 月刊于 PIIE 官网。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接。 10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美国贸易协定带来经济效益 Katheryn (Kadee) Russ/文 安婧宜/编译 导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 6 月 29 日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对在贸易推广法 案(TPA)下达成的一些协议进行了评估。这份报告指出,TPA 协议使得美国的经济规模 扩大了 1.5%,并带来 50 万的新增就业和 1330 亿的新增双边贸易额。同时,也带来了服务 业、投资额、地缘政治等都方面的影响。编译如下: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在 6 月 29 日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对在贸 易推广法案(TPA)下达成的一些协议进行了评估。国会曾通过该法案允许此 行政部门进行快速协商。几天之后,该法案即在 7 月 1 日废止。此次报告出台 得非常及时,这也使得关于 TPA 利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讨论更加 热烈。USITC 是一个独立部门,其职能是为立法和行政部门提供关于贸易的数 据和分析,并同时承担一些关于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司法职能。它的内部流程相 对公允,其雇员中也有很多美国贸易政策和贸易协定领域的专家。因此,该部 门的评估报告倍受期待。 USITC 评估了 12 项双边自由贸易协议(FTA),以及两项区域协议。这些 协议均在 TPA 授权下达成和实施。相比没有这些协议的情况下,它们使美国经 济规模扩大了 1.5%,并带来 50 万的新增就业和 1330 亿的新增双边贸易额。 这两个数字大吗?这在美国农业与服务出口相关的贸易协议的大故事中可 以占据重要的分量吗?这一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上述问题的回答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技术细节、方法论和结果。 背景很重要。首先,USITC 的这个数字很大。在 2017 年,1.5%的 GDP 增 长平均到每个美国普通家庭中,相当于每个家庭收入增加 800 美元。如果考虑 到在疫情前,40%的美国家庭甚至没有 400 美元来支付紧急支出,那么这一数 字当然很大。 第二,思考 USITC 估计数字的覆盖范围也是很重要的,这包括研究覆盖的 时间段和覆盖的协议。国会规定,USITC 需要报告自 1984 年 1 月 1 日以来“国 会在贸易授权程序下,通过制订法案进行授权的所有贸易协定对美国经济的影 响”。最早的协议是从 1985 年开始执行的美国-以色列贸易协定,当时美国的 平均关税已经下降了 3.8%。2004 年起的三年内,大量的协议被签署,平均有效 关税已降至 1.5%。也就是说,USITC 报告中评估的很多贸易协议在签订时,关 税就已经大幅下降了。 这一报告忽略了自 1984 年以来的贸易协议中的重要部分 11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USITC 报告中对经济影响的估计仅覆盖了 14 个贸易协议。一些其它重要协 议也在 TPA 授权下协商并签订,但由于缺乏历史数据,USITC 并未对其经济影 响进行评估。例如,1986 至 1994 年在关税暨贸易总协议下进行的乌拉圭回合 谈判就未被纳入报告,而乌拉圭回个谈判是 WTO 的创始会议。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把乌拉圭回合谈判排除出 USITC 评估意味着什么。以 WTO 农业协议和 WTO 卫生及植物检疫措施实施协议为例,二者皆在乌拉圭回 合谈判中通过 TPA 签订,并覆盖了美国 25%的贸易额,而 USITC 却仅对二者 在 TPA 框架下后续补充签订的条款进行了评估。因此,USITC 大大低估了 TPA 框架下签订的贸易协议的经济影响。 现有的低关税与排除乌拉圭回合谈判意味着协议的优势可能会在别的领域 实现。协议消除关税在上下限间波动的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关税以外的限制, 促进投资和改变地缘政治。这些都很难去衡量。USITC 的报告使用的模型尽可 能去进行测量,但是因为技术限制,这也导致了 FTA 的经济影响难以在报告中 全部体现。 对美国服务业贸易协议的影响 这一分析依然可以提供很多信息。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鉴于这些技术限制, USITC 可以捕捉到 TPA 相关协议对美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 些成果。报告表明,TPA 达成的相关协议使得金融单边协议减少了 10%,商务 服务减少了 12%,而通信服务减少了 18%。TPA 协议下的服务市场整合使得美 国国内服务业产出增加了近 1000 亿,创造了 44 万个工作岗位。服务业生产的 的增长份额占到美国对全球总顺差的 40%。 另外,其它的分析也提供了一个更细致的视角。深度的服务业市场整合在 美国服务协定下几乎翻倍,并可能对美国所有公司的境外公司销售产生更大的 影响。从建筑到金融等一系列服务贸易的大幅增长业余贸易条款有关。 协议也为贸易的地缘政治考虑提供依据 最后,尽管 USITC 没有详细分析地缘政治因素,但这份报告也提供了一些 证据。分析表明,美国与 FTA 伙伴的贸易流动会产生经济收益,这是因为美国 与非 FTA 国家的部分贸易被转到了 FTA 伙伴国家的双边流动。最近一个关于 美韩关系的研究表明,这种贸易转移的规模足以解释贸易协定实施后几年内美 国队韩国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而这些贸易额的一半都来自中国:美国原本从中 国进口原材料,但新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开始从韩国进口原材料。美韩关系 的转变使得美国更多从韩国进口了。 总之,由于数据和经济领域方面的限制,USITC 报告在其广度上受到了一 定的限制。尽管如此,它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探讨了在美国经济 12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中服务板块(包括电子贸易)的作用。它也为贸易如何加强地缘政治联盟提供 了依据。 本文原题名为“Yes, US Trade Agreements Led to Economic Gains, Especially in Services, New Report Says”。本文于 2021 年 7 月刊于 PIIE。本文作者 Katheryn (Kadee) Russ 为 PIIE 研究员。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接。 13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世界分裂:全球疫苗贸易和生产 Lionel Guetta-Jeanrenaud, Niclas Poitiers 和 Reinhilde Veugelers /文 母雅瑞/编译 导读:人们对不同国家生产疫苗的能力知之甚少,新冠病毒的暴发强化了传统的疫苗生产 模式,然而全球疫苗的贸易交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编译如下: 令人惊讶的是,人们对不同国家生产疫苗的能力知之甚少。我们发现无法 获得有关全球疫苗产量的官方数据,同时贸易数据只能提供有关产能的一些不 完整情况。例如,美国和中国的疫苗进出口水平相对于其人口规模来说很低, 这表明疫苗生产的主要部分并没有被反映在贸易数据中。 为了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影响全球疫苗的贸易和生产,并了解可能找到大规 模生产新冠疫苗的数据,我们查看了新冠大流行前的全球疫苗贸易,并估计了 全世界的产量,得出了两项主要的结果。首先,在新冠大流行前,欧盟是世界 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第二,新冠大流行前的疫苗市场分为两个领域:富裕国 家,由欧盟和美国作为主要的产能供应(后者主要为自己生产),而印度则是发 展中国家的主要生产国,中国几乎完全为自己的市场生产。 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的证据表明,虽然 COVID-19 病毒总体上没有改变这 些生产模式,但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 COVID-19 病毒 疫苗的主要供应国,美国尚未出口其疫苗,而印度则明确表示将优先考虑本国 人口。在此背景下,欧盟凭借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在全球继续应对疫情的同时, 发挥着全球 COVID-19 病毒疫苗供应商的重要作用。 新冠大流行前的全球疫苗贸易 图 1 显示了新冠大流行前(2017 年-2019 年)欧盟 27 国作为一个集团(不 考虑欧盟内部贸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出口国,无论是从数量(占 全球出口总额的 44%)还是从价值(60.3%)上来看。价值占比高于数量可以 表明,欧盟向其可以以更高价格供应的市场(即高收入国家)出口的相对较多。 图 2 显示了这一点:虽然欧盟供应了高收入国家进口疫苗的 60%,但它只提供 了低收入国家进口疫苗的 12%。美国和英国是欧盟疫苗出口的主要收入市场, 分别占欧盟疫苗出口总收入的 43.4%和 16.7%。总的来说,低收入国家仅提供 了欧盟疫苗出口收入的 1.2%(中低收入国家提供了 7.4%,因此低收入国家和 中低收入国家提供了 8.6%),但它们吸收了欧盟出口量的 3.9%(中低收入国家 提供了 33.2%)。 如果以价值来进行计算,美国是第二大出口国(尽管只有欧盟规模的三分 之一),其份额为 22%。但与欧盟一样,美国在大流行前主要向其他高收入国家 出口:它只占低收入国家进口总量的 2%(见图 2)。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印度 14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是第二大疫苗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总额的 24.7%),但从疫苗价值上来看,它仅 占疫苗出口的 2%多一点。这一巨大差异与以下事实有关:印度几乎只向低收入 国家出口疫苗,占其进口量的 80%(见图 2)。 图 1 按数量(左)和价值(右)分列的疫苗最大出口国 最大出口国(按数量) 最大出口国(按价值) 图 2 按收入群体分列的全球疫苗贸易 出口(向高收入国家) 出口(向低收入国家) 这些贸易模式反映了一个高度细分的疫苗市场,高收入疫苗代表大部分收 入,而低收入疫苗代表大部分数量。高收入生产国(欧盟、美国)向高收入国 家出售疫苗,而印度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疫苗。这种显著的市场细分与制药行业 的许可实践有关。 按疫苗收入来计算,最大的生命科学公司是:葛兰素史克(GSK)、默克 (Merck)、赛诺菲(Sanofi)和辉瑞(Pfizer),它们占全球疫苗收入的 90%左 右。他们将自己的专利授权给低收入国家的生产商,以生产并销售给低收入国 家,而保留高收入国家市场用于自己的生产或有专门的高收入国家的许可商。 15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印度血清研究所作为许可方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 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疫苗。 估计疫苗的生产能力 为了全面了解新冠大流行前全球疫苗的供应模式,我们不仅考察了全球贸 易流动,还考察了生产能力。在缺乏全球疫苗生产的官方数据的情况下,我们 根据现有的贸易数据估计了各国的产量。为此,我们首先估计了国内需求。我 们研究了非疫苗生产国(即不出口疫苗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我们假设它们 对疫苗的总需求等于它们的进口量。这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以消费为基础的疫 苗需求是什么。基于这种方法,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估计。我们计算了非生产 国的人均平均进口量,并以此来计算所有国家的需求。我们还研究了人均进口 量与“疫苗指数”之间的关系,该指数是基于相同非疫苗生产国的人口统计数 据和免疫接种率。我们计算了有和没有按国家划分收入水平的估计。然后我们 将每个国家的产量估计值作为我们对其需求和净出口的估计值的总和。 所有的估计都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并且能够很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疫苗产 量规模。表 1 列出了我们估计的每个国家的产量。整体而言,欧盟是世界上最 大的疫苗生产国,紧随其后的是印度,估计每年它们可以分别生产约 1550 万和 1450 万公斤的疫苗。中国以 800 万至 1200 万公斤的产量位居第三。美国排在第 四位,但产量要小得多,只有 450 万至 520 万公斤。其他具有相当大疫苗生产 能力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没有一个非洲或拉丁美洲国 家的生产能力估计超过 100 万公斤。 在疫苗生产商中,除韩国之外,欧盟在新冠大流行前出口的疫苗数量最多 (估计),韩国也有很高的出口强度,但其生产能力(估计)很小。与此同时, 中国在新冠病毒之前几乎没有出口疫苗。 表 1 年度疫苗生产估计值范围(百万公斤,2017-2019 年数据) 国家 产能区间 需求区间 出口 进口 出口强度范围 COVID-19 病毒和疫苗生产的未来 16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虽然很容易从这些数字中得出有关 COVID-19 病毒疫苗生产能力的结论, 但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我们的数据反映了“正常”时期(2017 年至 2019 年的平均水平)和多种疫苗的生产能力。目前尚不清楚各国已经在多大程度上 发展了其疫苗生产能力,或者说它们对这种生产能力进行了多少调整,以按所 需的规模和速度来生产 COVID-19 病毒疫苗。且更重要的是,新冠大流行前的 疫苗是用不同的技术生产的。 主要的西方生产商大多使用病毒载体和/或蛋白质技术生产疫苗。旧的灭活 病毒技术主要被非发达国家用来进行疫苗生产,尤其是在中国。对于 COVID19 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两种中国疫苗使用了灭活病毒技术,而 Astra Zeneca 和 Johnson & Johnson 的疫苗则使用病毒载体技术(这包括血清研究所, 该研究所批准 Astra Zeneca 将疫苗供应给低收入国家)。然而,BioNTech 和 Moderna 的疫苗则使用了一种新的 mRNA 技术。在 COVID-19 病毒大流行开始 时,尚不清楚现有的疫苗生产能力中有多少可以迅速用于生产 COVID-19 病毒 疫苗,特别是新型的 mRNA 疫苗。 专门研究新冠病毒数据的小型私营公司 Airfinity 提供了关于 COVID-19 病 毒疫苗生产的数据,该数据显示了与新冠大流行前疫苗生产情况相比的相似和 差异之处(见图 3)。新冠肺炎疫苗的最大生产国与疫情前的最大生产国(中国、 美国、欧盟、印度)相同,但排名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疫苗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疫情前几乎不出口疫苗,但现在 是最大的疫苗出口国。中国的疫苗主要出口到中亚、东南亚、南美和北非的少 数地区。与此同时,美国还没有出口任何与 COVID-19 病毒相关的疫苗,因为 它优先为本国人口接种疫苗。印度在大流行前是向利比里亚出口疫苗的主要国 家,印度可以成为满足利比里亚疫苗需求的关键国家,目前印度也正在出口疫 苗,但它在调整其生产能力以满足当地的需求。俄罗斯的 Sputnik V 病毒载体疫 苗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虽然俄罗斯的疫苗出口比以往更多,但其在数量上 仍然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 图 3 COVID-19 病毒疫苗的生产和出口 17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总体而言,证据表明,高收入疫苗生产国(美国、欧盟)在疫情期间继续 为高收入国家生产疫苗(尽管美国目前仅为自己生产疫苗)。根据我们的数据, 鉴于欧盟的疫苗生产在病毒大流行前比美国的出口强度要大得多,因此保持全 球疫苗市场开放对美国来说可能并不像欧盟那么重要,这也并不奇怪。 然而,对低收入国家来说,印度在疫情期间明显从出口国的角色上后退了 一大步,这可能是个坏消息。到目前为止,印度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主要供应 商。有趣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在较小程度上)抓住了这个机会,增加了针 对低收入国家的疫苗生产和出口。 前景 当前的紧迫问题是如何增加向世界,更具体地说,向低收入国家提供的 COVID-19 病毒疫苗数量。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一直依赖印度提供疫苗。 面对印度在 2021 年春季爆发的毁灭性新冠肺炎浪潮,其他供应商和国家能否扩 大规模?中国已经显著提高了其疫苗生产能力,现在向低收入国家大量出口疫 苗,但这将受到各国使用中国疫苗意愿的限制,这些疫苗使用的是旧的灭活病 毒技术。即使美国改变政策,可以将更多的疫苗出口出去,这种产能也不会那 么大。 尽管人们对通过放弃专利来增加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产量寄予了很大希望, 但考虑到生产者在 mRNA 疫苗方面的经验非常少(这使得自愿许可协议也很难 达成),我们也尚不清楚这种政策是否会在短期内奏效。即使是基于旧灭活疫苗 或病毒载体技术的疫苗,也需要进一步转让疫苗生产的专业知识。 鉴于欧盟有能力大规模生产最受欢迎的 COVID-19 病毒疫苗,这使得欧盟 成为世界上的主要供应商。此外,欧盟生产商有出口的传统,尽管主要是欧盟 内部或向其他高收入国家出口。从中期来看,与新兴市场的合作仍将是绝对必 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倡议支持在非洲生产疫苗,包括制造 mRNA。此外,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一开始就不是由欧洲制造商服务的,因此它们对欧盟工 业造成损害的风险很小。 本文原题名为“A World Divided: Global Vaccine Trade and Production”。本文作者是 Lionel Guetta-Jeanrenaud, Niclas Poitiers 和 Reinhilde Veugelers 。 作 者 Lionel 是 在 Bruegel 做研究助理。作者 Niclas Poitiers 则于 2019 年 9 月加入 Bruegel 担任研究员。作 者 Reinhilde Veugelers 教授是 KULeuven(BE)的管理、战略与创新系正教授,她同时 也是 Bruegel 的高级研究员,还是欧洲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比利时皇家弗兰德斯 科学院和欧洲科学院的成员。本文于 2021 年 7 月 20 日发布在 Bruegel 的全球经济与治 理模块上。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接。 18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为什么中国应该害怕欧盟碳边界税 Alicia Garcia-Herrero/文 徐懿凡/编译 导读:为了在 2050 年实现气候中立,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将 2030 年的净排放目标从 1990 年 的 40%收紧至至少 55%。在其提出的 55%适应政策中,新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可 能是与欧盟境外国最相关的,因此也是最具争议的。预计北京方面很快就会开始游说反对 这一提议。编译如下: 据路透社,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27%。煤炭发 电仍占中国电力供应的 70%以上。 新冠疫情绝对没有放慢欧洲为拯救地球免受全球变暖影响的脚步。 为了在 2050 年实现气候中立,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将 2030 年的净排放目标 从 1990 年的 40%收紧至至少 55%。7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人们期待已 久的 55%适应政策(Fit for 55 Policy),包含了很多建议,旨在升级现有的气 候、能源和交通法案以达成这些目标。 在这些提议中,新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可能是与欧盟境外国最相 关的,因此也是最具争议的。 该机制旨在缓解欧洲工业因欧盟大胆的环境保护政策而遭受的竞争劣势。 欧盟对进口产品的碳含量征税,使其在碳定价方面等同于欧盟生产的产品。 换句话说,向欧洲出口的非欧盟企业将需要为其在欧洲的碳足迹支付与欧 洲企业相同的价格。 19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以下是这条法案的起效方式:CBAM 机制覆盖下的欧洲进口商被要求购买 相关证书,证书的价格将参考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下的价格,然后将证书提交 给新成立的 CBAM 管理局。 这一机制相当于对进口商品征税,受到了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 政府的批评,也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IMF)等国际组织的批评。IMF 的执行 董事 Kristalina Georgieva 表示,与其他政策比如设置最低碳交易价格相比, CBAM 机制过于扭曲。其他评论认为 CBAM 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据路透社,Kristalina Georgieva 表示,与其他政策比如设置最低碳交易价格相比,CBAM 机制过于扭曲。 尽管困难重重,但欧盟委员会还是决定推进 CBAM 提案,只是覆盖范围缩 小,主要集中在水泥、钢铁、铝、化肥和电力方面,并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时 期,直到 2035 年才全面实施。此外,在这一提议成为现实之前,必须得到欧洲 理事会、欧洲议会的批准,在这个过程中法案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 欧盟建立一个具有广泛全球影响力机制的计划,对中国来说既重要又令人 担忧。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27%。 这意味着,任何对海外排放征税的机制都会令中国政府感到担忧,无论其最初 的覆盖范围有多小。 第二,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由于新冠疫情,中国的市 场份额实际上有所上涨,2020 年已接近全球出口的 20%。 20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第三,欧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标准制定者,其制定的 CBAM 机制可能被其 他国家或贸易集团复制。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拜登政府是否可能改变美国 长期以来反对 CBAM 的立场。 中国引入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很重要的,虽然其覆盖的行业很少—— 基本上只有电力行业,不能与欧盟相比,后者甚至在 55%适应政策中将覆盖行 业进一步扩大至交通运输和建筑业。 中国碳排放的首个制定价格仍远低于欧洲——每吨二氧化碳 8 美元,而欧 盟超过 55 美元——但与欧盟价格趋同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不仅出于环境原因。 这也将对 CBAM 在中国的作用力产生影响,因为在本国的排放交易市场上,价 格类似的国家有可能获得退税。 虽然这对中国来说是鼓舞人心的,但主要的突出风险是,CBAM 行业覆盖 范围肯定会扩大到陶瓷、玻璃、纸张和其他化学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能 会包括所有的制成品。 鉴于欧盟碳价格目前已经高于每吨二氧化碳 50 欧元,可以足够放心地假设, 受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管辖的欧盟进口竞争行业生产商所支付的碳交易执行价格 在 2035 年将逐渐上升到每吨至少 50 欧元。 因为煤炭在中国电力生产中的比重仍在 70%以上,中国的外部竞争力可能 会受到更全面的 CBAM 管制的严重阻碍。如果更多发达国家尤其美国也采用这 种方式,情况会变得更糟。 总而言之,欧盟委员会宣布的碳边界调整机制目前在中国可能显得几乎无 关紧要,因为该机制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且可能会被世界贸易组织推翻。然而, 以长期为导向的中国政策制定者肯定会看到,这种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措施在行 业范围内扩大并被其他国家采纳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预计中国将在欧盟总部和主要成员国之间展开密集的游说活 动,进一步淡化该提议,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彻底取消该提议。 本文原题名为“Why China Should Fear the EU's Carbon Border Tax”。本文作者 Alicia Garcia-Herrero 是是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布鲁塞尔智库高级 研究员。本文于 2021 年 7 月 25 日首刊于日经日本官网。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接。 21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中美贸易战与韩国对美出口 Mary E. Lovely, David Xu, and Yinhan Zhang/文 薛懿/编译 导读:本政策简报评估了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税后,美国增加从韩国进口的程度。 本文使用高度分类的美国进口和关税数据,分析美国从其贸易伙伴处购买制成品的调整情 况。分析表明,在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后,韩国在美国市场取得了小幅增长,其 在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中的份额上升了 0.9%,在受贸易战关税影响的美国制造业进口份额 中上升了 1.0%。编译如下: 1. 引言 降低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依赖是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众多目标之一。这 种形式的强制脱钩不仅得到了共和党同僚的支持,也得到了民主党领导人的支 持,因为他们担心过度依赖一个被视为不公平贸易国的国家。在制定受美国关 税约束的产品清单时,政府就考虑了美国买家的替代供给来源的存在。 经过四轮针锋相对地加征关税后,到 2019 年底,双方对彼此征收了近 20% 的平均关税,关税涵盖了近三分之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和约 57%中国从美 国进口的商品(Bown,2021)。这些关税使美国进口的中国征税产品的价值减 少了约 32%(Fajgelbaum 等,2020)。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高度集中在几个行业。在贸易战开始之前,计算机和电 信设备、电气设备和机械这三个行业占美国从中国进口的 54%(Lovely 和 Liang,2018 年)。除中国大陆外,其他亚洲贸易伙伴也是美国这些产品的重要 供应商。在这三个行业,韩国都是美国的主要供应来源。贸易战开始后,韩国 可能是美国买家寻找替代供应商的地方。 本政策简报评估了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税后,美国增加从韩国进口 的程度。本文使用高度分类的美国进口和关税数据,分析美国从其贸易伙伴处 购买制成品的调整情况。分析表明,在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后,韩国 在美国市场取得了小幅增长,韩国在美国制造业进口总额中的份额上升了 0.9%, 在受贸易战关税影响的美国制造业进口份额中上升了 1.0%。收益分布在多个制 造业领域,既反映了美国官员对中国出口产品征税的选择,也反映了韩国和美 国之间早已存在的贸易关系的性质。 2. 韩国对美国的出口与中国的出口形成直接竞争 美国是韩国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国之一。2019 年,在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KORUS)重新谈判成功后,对美出口占韩国出口总量的 15.7%。贸易规模庞 大,仅次于韩国和中国大陆之间的流量。中国是韩国出口最重要的目的国, 2019 年占韩国出口总量的 25.1%。 22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截至 2018 年,韩国对世界的制成品销售有所增长(图 1),其中大部分增 长来自对中国的出口。尽管 2018 年有所上升,但 2019 年 12 月对中国出口的移 动平均值仍低于 2017 年 12 月。与此同时,韩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总额在此期 间也有所增加。 图 1 韩国制造业出口(2017-2019 年)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市场地位发生了变化。中美贸易战爆发前的 18 个月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12 月)到最终贸易战结束后的 18 个月(2018 年 7 月 至 2019 年 12 月),两组 HS10 产品(一组是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的产品,另 一组是美国对中国未征收关税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发生了变化(图 2)。在征 收贸易战关税的产品中,中国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 4.12 个百分点。就同一 系列产品而言,墨西哥和韩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上升了 1.63 和 0.57 个百分点。 当然,这种比较并不能控制任何可能导致合作伙伴的市场份额在特定时期 上升或下降的其它因素。市场因素和冲击会影响贸易份额,这可以从图 2 中贸 易战期间未征税商品的市场份额的大幅变动中看出。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简 单的市场份额平均值还可能掩盖不同出口部门行业的异质性。我们的研究目标 是使用高度分类的贸易数据和简化的回归分析来评估韩国对美国出口模式的变 化与美国对中国进口关税的变化之间的关联。 23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图 2 按产品和贸易伙伴分列的美国进口市场份额变化情况 智库介绍 注:市场份额的变化反映了每个合作伙伴在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12 月和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平均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化。 数据来源:作者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计算。 作为美国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国和韩国在许多领域展开了竞争。中国 和韩国有许多相同产品的不同品种,而韩国产品的价格往往更高。对详细进口 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玩具、游戏和运动设备、鞋类和家具等行业,几乎所有产 品类别都购买了中国生产的商品。中国产品覆盖率最低的是皮革行业,其在该 行业所有产品中的销售额仅占三分之二左右。 韩国出口商对美国提供的竞争性品种,覆盖了其主要出口部门的大多数产 品。韩国和中国在 78%的电子产品、77%的塑料和橡胶产品、66%的机械产品 和 50%的金属产品上进行直接竞争。只有在化学产品领域才出现明显的差异: 从中韩两国都进口的化学产品只占 30%,说明两国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各有所长。 韩国对美国出口的情况促使本文使用高度分类的贸易数据,这些数据显示 了工业部门的专业化。出口额排名显示出韩国向美国出口运输设备的重要性 (图 3)。机械对美国出口的规模排名第二,其次是电子产品、金属产品、化 学品、塑料和橡胶。 24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表 1 中国和韩国对美出口情况(2019 年,分行业) 出口行业 行业内独特 产品的数量 从中国进口 的产品占比 (%) 从韩国进口 的产品占比 (%) 从中国和韩 国进口独特 产品的数量 化学品 2053 81 塑料、橡胶 503 96 皮革 319 66 木材 901 72 纺织品及服装 3845 89 鞋类 474 99 石料、玻璃 571 93 金属材料 1770 81 机械 1613 92 电子产品 897 97 运输设备 456 70 玩具、游戏、 运动器材 110 100 家具、床上用 品、灯具 227 99 其它 1036 87 32 619 78 386 36 113 27 227 40 1490 37 174 47 263 55 889 68 1063 79 701 42 179 56 62 56 126 45 463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 图 3 2019 年韩国制造业对美出口排名 从中韩两国 都进口的产 品占比 (%) 30 77 35 25 39 37 46 50 66 78 39 56 56 45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数据。 关于韩国对美国出口性质的回顾为本文研究中美贸易战对韩国出口的影响 提供了两个见解。首先,中国和韩国在美国市场的许多相同产品类别上展开直 接竞争,这表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很可能增加美国从韩国出口商购买相 25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同或类似产品的数量。其次,由于中韩并非在所有行业都有竞争,韩国出口商 与美国进口商已经建立关系的产品可能会出现贸易转移。我们使用美国进口及 其贸易伙伴进口市场份额的详细数据来说明美国市场对部分中国出口产品加征 关税的规模。 3. 估计方法和数据描述 歧视性关税表改变了贸易模式,使贸易流向税率较低的合作伙伴,而远离 税率较高的伙伴。优惠贸易协定(PTAs)向某些合作伙伴提供更低的关税,这 既创造了贸易,也转移了贸易。贸易战则与 PTA 相反:它使得一些合作伙伴的 出口关税提高,而另一些合作伙伴的出口关税维持现状。 贸易战导致了贸易破坏和贸易转移。在中美贸易战中,更高的关税可能会 消除一些进口采购,要么由国内生产满足预期消费,要么干脆放弃,同时将其 他采购转移到可能更昂贵的替代品。 关于贸易转移的文献可以追溯到 Viner(1950)。与本政策简报直接相关的 一篇文献是对 2012 年 3 月生效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分析。Russ 和 Swenson(2019)探讨了美国降低韩国进口关税在多大程度上转移了美国从第 三方的进口。他们发现,这种贸易转移在消费品和已经与美国签订优惠协议的 贸易伙伴的商品中发生的尤其多。这些结果表明,美国的进口需求对供应商间 的歧视性政策变化做出了反应,这进一步说明中美贸易战有可能将进口销售转 向韩国和其它贸易伙伴。 为了估算中美贸易战关税与美国对韩国进口需求变化之间的关联程度,我 们估计了一个简化的回归,来计算对中国商品加征一个百分点的关税时,美国 从韩国进口商品价值的百分比变化。该方法可以捕捉到不同品种进口商品的变 化(也就是,在相同的 HS10 产品中,按原产国进行区分)。 这种简化的方法本质上衡量的是韩国实际出口价值与反事实国家出口价值 之间的差异。反事实是基于可观测的美国从其他来源进口相同产品的趋势得出 的。我们将进口价值的对数变化关于(1+美国关税)的对数变化进行回归,从 而得到贸易额在不同时间和产品分组内的单独变化趋势。 (1) 美国贸易和关税数据 从 Fajgelbaum 等(2020)使用的面板数据开始,我们建立了美国从所有来 源国进口的月度面板数据集。我们使用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将该面板扩展至 2019 年底,该数据记录了 HS10 编码进口商品的价值和数量。该数据集覆盖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各国的 HS10 产品。附录 A 提供了中美贸易战 的详细信息,以及我们对 Fajgelbaum 等原始数据集所做的更新。 (2) 估计美国进口韩国产品的变化 26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智库介绍 本文利用大量贸易和关税数据来探讨美国关税变化与美国进口需求变化之 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中美贸易战期间的两年时间里美国的月贸易流量。之后 进行回归分析,将美国从某个国家进口某种产品的总额作为因变量,而美国对 该国该产品征收的关税作为自变量。 研究期间,美国关税的几乎所有变化都来自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为 了探究关税变化后,非中国产品对中国产品的替代效应,我们还对美国从中国 之外的国家进口产品的价值关于美国与中国的关税变化进行了回归。 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部分 HS10 产品类别,美国的大多数贸易伙伴都没有 (见表 1)。因此当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时,不向美国出口某种特定产品的国 家不会突然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相反,美国进口商可能会将采购转向美国市 场已有的免税来源。为了研究是否先前在美进行出口销售与从中国卖家转移的 美国销售可能增加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美国关税的影响因每个贸易伙伴之前 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同而产生异质性。 美国进口需求的简化回归形式如下: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