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11月目 录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02第二部分 师资队伍………………………………………………………………05第三部分 教学条件………………………………………………………………07第四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10第五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17第六部分 学生发展………………………………………………………………21第七部分 特色发展………………………………………………………………27第八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30附 表 支撑数据一览…………………………………………………………32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学校办学定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鲁教计字﹝2018﹞1号)要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入研究贯彻上级精神,学校立足“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从整体构建人才培养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近两年通过不断探索深化教育改革,立足在多元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格局下,确立能够体现本校独特定位的教育方向和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努力建设国内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艺术设计院校。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践行“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特点和国家建设创新型经济的需要,将自身定位为“实践教学型”高等设计艺术院校,全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我们认为,与学术性本科教育致力于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不同,应用性本科教育主要强调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强调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素质、技术、创意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协调统一,课程模式侧重以“学科基础”和“应用能力”并列构建,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和质量达标,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就我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而言,人才培养虽面向行业,但与面向具体技能、职业的高职高专教育也有明确的边界,更加侧重培养具有“一宽(基础理论宽厚)四高(较高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三强(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发展能力强)”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1.学校类型定位:以教学为主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意能力、表现能力与实践能力,建设“实践教学型”高等设计艺术院校。2.学校结构定位:优化学科结构,注重学科互补,强化学科特色,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管理学相关学科共同发展,重点发展设计艺术学科。3.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4.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等设计艺术院校。我们认为,我校以“实践教学型”和“应用型”定位,区别于“研究型”或“应用基础型”高校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办学定位,更加强化“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办学方向。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学校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服务面向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经济和文化建设,特别是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三、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人才立校,特色强校,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稳定办学规模,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实践教学,突显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在资金投入上向教学倾斜,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设施,提高专任教师的待遇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关心教学,一切为教学工作服务的理念。四、本科专业设置截止2018年8月31日,我校共有本科专业29个,涉及艺术学、工学、文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其中,艺术学专业21个,占总数的72.4%;工学专业6个,占总数的20.7%;管理学专业1个,占总数的3.4%;文学专业1个,占总数的3.4%。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表(截止2018年8月31日)数量专业名称一级学科学科门类学位授予门类01广告学新闻传播学类文学文学02工业设计机械类工学工学03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类艺术学04包装工程轻工类工学05建筑学建筑类工学06城乡规划工学07风景园林艺术学08艺术史论艺术学理论类艺术学艺术学09舞蹈表演音乐与舞蹈学类10表演戏剧与影视学类1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12动画13影视摄影与制作14广播电视编导15美术学美术学类16绘画17雕塑18摄影19书法学20艺术设计学设计学类21视觉传达设计22环境设计23产品设计24服装与服饰设计25公共艺术26工艺美术27数字媒体艺术28艺术与科技29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类管理学管理学五、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截至2018年9月30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共有普通专科在校生468人,普通本科在校生6453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237人。本科生占全部全日制在校生的85.83%。第二部分 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生师比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资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发展,以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拔尖人才为重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截止目前,我校共有专职教师465。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教指委设计学类副主委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0人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 ,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2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专家10人,齐鲁文化英才1人。师资队伍结构如下: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09人占44.95%;中级职称193人,占41.51%;初级职称63人,占13.55%。学历学位结构。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水平的提高,通过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日趋改善。全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71人,占79.78%。年龄结构。全校专任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64人,35岁至44岁之间278人,44岁以上12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3.76%、59.78%和26.45%。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有万人计划哲学社科领军人才、教育部教指委设计学类副主委、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任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学校人事处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出台文件,规定了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每学期不得少于48学时。 学校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严格考试考核、岗位培训和听课制度等措施,确保主讲教师的质量。每年专门为新进教师举办岗前培训班、入校教育,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技能的培养。三、教师教学投入出台青年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意见,指定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具体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优先考虑责任心强、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一贯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作为教师晋升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以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中,对教授、副教授教学工作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授课时数作为年终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2017-2018学年,学校绝大部分教授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一大批学术水平高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带动学生参展参赛成绩优秀。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社会项目,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无人机航拍项目、菏泽电力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等。实题实作,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四、教师发展与服务通过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评比,鼓励主讲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第一线。通过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引领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工作,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促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积极选派青年优秀教师参加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内进修学位和高级学者访问等,拓宽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通过“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提高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创新课堂”比赛和校际间课程学习等活动,为青年教师切磋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展示风采提供了机会。第三部分 教学条件一、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017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206.04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3418.63元。共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6360.55万元。实验教学经费169.45万元,生均本科实验教学经费262.59元,实习经费147.95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29.27元。二、教学设施(一)本科教学用房及设备情况2017年,学校占地总面积601028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51486平方米,生均20.63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140194平方米,生均19.09平方米;学生宿舍60357.15平方米,生均8.22平方米;教室92105.24平方米,图书馆12255.48平方米,美术馆、博物馆13373平方米,实验室14343.61平方米,生均1.95平方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027.7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400元。2017年新增仪器设备值700.55万元,生均增1085元。(二)图书资料情况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13700平方米,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24.65万余册,订阅中外文期刊报刊947种,电子期刊58762种,阅览座位500余个,十余个大型综合数据库,附有艺术空间展厅、多功能自习研讨空间等其它空间布局。图书馆拥有先进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实现了自助借还功能。馆藏文献建设方面突出艺术设计特色,拥有艺术理论、绘画、雕塑、摄影、美术、建筑设计、影视艺术等图书并兼收藏社会科学类图书,建有学位论文库、设计学民艺学学科导航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艺术空间设有研讨座谈区域,以“展览+讲座”的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职能。2017年图书馆艺术空间共举办展览讲座7次,取得服务育人的良好效果。(三)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学校秉承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宗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网络基础设施、智慧校园、教学资源和平台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两校区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硬件环境可以满足“现代教育资源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的需求。建成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了校级统一信息系统,能够为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师生员工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创建“一库两平台”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模式,积累教学资源,直接服务教学,一库是指设计艺术资源数据库,两平台是两平台分别是指设计艺术专业资讯平台和设计艺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艺术教育资源数据库主要致力于设计艺术教育相关多媒体资料、论文文献、设计素材、设计作品相关的视频图像、声音文字资料的采集、分类、存储和检索,通过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实现设计艺术教育资源的归纳和共享。至2018年8月底,课程资源上网达到38门,其中精品课程23门,用户总访问量60500余次。制作了包括课堂录像、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在内的550余部特色视频。学校视频点播系统中,视频总量达21TB,其中教学资料、文献6050GB。课程教学平台已基本满足老师课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目前已完成《信息设计》、《抠像》两门MOOC/SPOC网络课程的制作,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移动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热情参与,帮助学校实现网络教学的现实控管和提升,使教与学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三、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课程资源。除了教师开出的课程之外,学校还购买了20门网络课程共学生选择学习,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另外,学校成立了8个试点工作室。并组织专题教学例会对工作室教学运行质量与管理进行互评互学。另外,深化双创及产业融合类课程建设,建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陶瓷学院创业中心”。以文化为基础,振兴传统工艺。以人才为核心,培养专业力量。以创业为导向,发展当代设计。把人才培养放在产业与人文资源集聚的一线空间,以文化水土滋养大学教育,以大学创新服务地方发展,就是合作与共赢。成立陶瓷学院创业中心,搭建创业桥梁,进一步探索淄博陶瓷向当代艺术、生活日用、工业前沿的发展空间,将使设计教学更加务实,使创业创新更有抓手,使淄博陶瓷发展充满后劲。社会资源。学校聘请了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道一教授等为我校的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何洁教授等作为我校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GAP创意总监张岸青作为我校兼职教授;还有泰山学者、六艺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如林保尧、林正仪;聘请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罗伯特•雷顿作为我校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以上几类教授共计百余人,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师资水平。学校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拓展了学生和老师的实习空间,满足了各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经山东省政府及国家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命名,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如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浪潮集团网络游戏研发中心等,有力地加强了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联系,明显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水平。学校先后与济南、淄博、潍坊等15地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第四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学校积极打造学科优势,强化专业品牌,以特色求发展,坚定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管理学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实现了学科交叉、文理兼融,专业互补。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含50余个专业方向,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建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学校目前设置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大都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结合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文化竞争变化带来的对不同类型人才的新需要和新期待,突出培养重点,明确培养目标,强化创新和实践环节,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使设计人才成为能够支撑起我国文化产业和设计产业发展的专门人才,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名单核心专业专业群1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2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3工艺美术工艺美术、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4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绘画、美术学 (书法)、包装工程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核心专业名称专业群相关专业产业领域文号年度文化产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展览展示设计)、包装工程、雕塑、公共艺术、广告学文化创意鲁教高字〔2018〕12号2018我校现有设计艺术类专业都与国家、地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紧密相关,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尤其在引导设计类专业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引导设计类专业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增加消费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等方面成效明显;引导设计类专业在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内容服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和整合发展方面作用突出;引导设计类专业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园林绿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质量方面,以及引导设计类专业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设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旅游需求方面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二、课程建设学校重视课程建设,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和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创意能力课程所占比例,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17—2018学年,学校实际开出课程总门数为1452门,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大学科门类。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最直接的体现。课程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建设的方向。学校积极进行相关课程建设,尤其注重积极打造各级精品课程。积极组织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做好储备和准备工作。目前,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8门。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和吸引更多教师参与、研究本科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出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创新课堂计划与创新课堂比赛实施办法》(鲁工美院办字[2014]4号),对在创新课堂比赛中获奖的老师进行奖励,形成全校老师都来关注教学、研究教学的风气。学校加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建设,积极发挥精品课程在课程群建设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力争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学校还注重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优化改革中,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加大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及人文素质教育通识课程的选修力度。提倡学科交叉,注重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结合,努力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另外,完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以课程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课程建设规划、讲授、实践教学辅导、实习实训、课程安排、过程管理、课程效果评价等。以省级精品课程带动相关课程群建设。必修课程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兴趣爱好。再加上学术讲座和艺术实践周、学校举办的全国或全省的学术活动,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实行实践课小班制,保障教师进行指导的效果。公共课和理论课采用大班制教学。另外,学校还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三、教材建设《摄影基础教程》,王传东,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外国工艺美术史》,董占军、张爱红、乔凯,清华大学出版社;《室内照明设计》(第2版),李文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民艺学概论》,潘鲁生、唐家路,山东教育出版社。以上四种教材被评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被很多学校作为必修课程的教材使用和考研必读书目。标志着我校的教材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四、教学改革体制机制改革。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开展了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相关工作,我校积极进行了申报。共有4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自筹经费1项。截止2018年8月31日,学校共有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4项。多年来,学校一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并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意见。以教学单位为主体,每年至少对1门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项目任务驱动教学采用真实或虚拟的项目来实施教学。教师身份由授业者向引导者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改为积极学习,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最终独立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的目标。在史论类专业上,采用“问题导向学习”、“过程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方案设计、案例分析、课外调研、撰写论文等形式,围绕教学内容查阅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参加教师课题研究等方式,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取得研究性的学习成果,达到学会研究的目的。教学体系改革。学校目前有8个专业教学工作室。学校专门划分教室作为固定的工作室,拨付工作室运营专项资金,遴选了导师组和学生,召开了工作室站点教学互评互学现场会。工作室作品与毕业展一起进行了展览。工作室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工作室教学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为维护工作室教学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题实做的“项目教学”取得实质性进展。征集的社会实际项目如菏泽电力项目、无人机设计、大象停车系统等,成为大四学生毕业的创作项目,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实地考察、测量,一起推进,最终一起完成了这些社会的实际项目,拿出的成果最终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扬。为我校赢得了荣誉。五、培养方案特点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与修订工作,严格按照“四个适应五个坚持”的原则执行。“四个适应”:适应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担当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社会责任;适应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五个坚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为先;坚持学生个性发展;坚持“能力-位段”培养;坚持课程建设优化。“五个立足点”:1.立足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要求;2.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3.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时代要求;4.立足以生为本、分类培养和课程优化的要求;5.立足"预期学习产出"(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来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八大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教育课程群、德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跨专业交叉课程群、学术活动课程群。制定了“六大任务”:1.在专业或专业方向差异化定位基础上,形成各专业规划编制方案和专业拓扑图;2.结合省教育厅要求的模板,编制人才培养方案;3.围绕专业定位打磨课程,进行5类课程属性划分,并在课程标准中注明;4.分门别类将不同属性课程划入8类课程群,并分别编码。确定群内课程门数以及学时学分(所有课程同时要标注具体的实践学时与实践学分);5.课程群及所有课程标准制定;6.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编制。六、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开设情况2017—2018学年,学校共开设课程1452门,4520门次,选修课程开设90 门,9787人次参与选修。七、课堂教学规模根据艺术教育规律,学校专业课全部实行小班化教学,2017-2018学年小班化教学268班次,受益学生6627人次。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公共课采用大班制教学。八、实践教学(一)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完善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围绕社会需求、设计学科规律和学生成才需要,将“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递进、整合的层次,提出并践行“实践教学8+6”计划,使之落实到教改和课程中,形成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强化实践育人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素质的培养。(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效果好1. 推行项目制教学项目教学是综合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与社会、企业、市场的联系,在符合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企业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的设计项目、社会征集项目、政府委派项目作为课题纳入教学中,进行定制化设计,既达到了教学科研为社会生产服务的目的,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对市场的能力。2. 实行工作室制与作坊式教学工作室制和“师父带徒弟”作坊式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以专业导师组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课题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情境为引导,集理论、实践、研发、应用为一体,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处理实际事务能力,促进产教融合、产学互动,促进教学与工作自然衔接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定制采用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3. 推行假期课堂学校开设假期课堂十余年,产生广泛的认同。假期课堂将学生和课程延伸到社会、企业、社区、乡村的实践现场,是离校不离课的教学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场所、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学习,向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一起作为参与者融入实践课题、田野调研和社会文化考察中。假期课堂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带动学生提高与社会接轨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文化能动意识。九、第二课堂(一)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措施得力强化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初步构建以“思想引领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创新实践育人”为核心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目前学校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奖励办法(修订)》(鲁工美院办字〔2013〕7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实施办法(试行)》(鲁工美院办字[2006]51号),从2007级学生开始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选课,纳入学生管理,确保了第二课堂育人效果。(二)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彰显我校专业特色紧紧围绕设计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分层次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化第一课堂育人效果。如“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筑梦·家”纸板搭建大赛、创意市集、手绘地图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绘大赛、“正青春﹒价值魂”舞蹈剧大赛等品牌活动。举办青春大学堂系列讲座,建立了5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入选国家级团队,连年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成果评选,较好地发挥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拓展功能。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目前全校已发展各级各类社团33个,会员近一千余人,内容涵盖传统文化、专业技能、文艺体育、志愿服务等方面。近两年来,组织了乡村支教、“最美山工艺”摄影展、井盖涂鸦、生肖设计大赛等各类活动上百次,参与学生人数约1500人。在2018年山东省“创青春”创业大赛中5支团队获得省级铜奖;在第十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各项赛事活动中,共获得省级奖项38件(次),其中一等奖3件(次);首次承办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共3项;省级奖项共43项;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本学年共评选出国家级奖项2件(次):一等奖1件(次)、三等奖1件(次);省级奖项78件(次):一等奖16件(次)、二等奖22件(次)、三等奖39件(次)、论文1篇(次)。八、毕业论文(设计)根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调研、毕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从指导教师选聘、选题、毕业考察、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评阅、毕业展览、毕业答辩、成绩评定、评优等方面实行全过程管理,定期进行中期检查、督导和评审。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指导,引导毕业论文(设计)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在坚持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的同时,坚守根本,重视民间艺术研究、教学与设计转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毕业设计(创作)实题实项的比重,尤其是社会、企业来源项目,鼓励毕业设计(创作)注重对接社会实际项目,突出作品的功能和美学特点,突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参展参赛能力的培养。鼓励社会项目进课题或者带着课题进企业。主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国家级各种赛事展览的准入要求,鼓励毕业设计(创作)作品“以赛代训”、“以展代创”。2018年5月,我校2018设计艺术博览会暨2018届毕业生推介会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2018届设计艺术博览会共分为“学院作品展”、“社会征集项目创新展”、“工作室教学成果联展”、“本科教学学术作品展”、“创新创业综合成果与作品展”等展览模块,全方位地展现我校近几年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双创教育、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以及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体现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在展览过程中一批教学成果被合作洽谈、采用和投产,展览取得预期效果。6月,2018届设计艺术博览会在我校长清校区美术馆继续展出。在2018届毕业生中,学校共有453名学生的330件(套)毕业作品被评为优秀毕业作品,其中59件(套)作品被学校收藏。九、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7)》中明确要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将创意付诸实施,并承受一定风险的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发既有培养坚实的科学、设计原理和市场分析能力,又有识别市场机会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有机统一贯穿始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中科学设置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纳入学分管理。构建第一、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机制,实现两大课堂互动互融,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课程群共设5个学分,其中必修课2个学分,分为《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3门课。拓展学分3个,主要是尔雅创新创业通识课,主要在第5-6学期开设,课程包括职业生涯提升、创业精神与实践、项目管理学、商业计划书的优化等。第五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在2007年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完善,使其进一步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涵盖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调控等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表二、日常监控与运行(一)坚持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共分为五级督导体制进行检查重点是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以及期末考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及学生的出勤、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文件、教学档案、考场纪律、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等;检查的形式包括全校统一检查、随机抽查、召开教学工作例会、与教学督导结合进行等。学校及时向全校通报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在规范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根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党政领导、教学管理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各院(部)党政领导;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等每学期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本年度共听课20余次,并及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本人和教学单位。(三)加强专家教授教学督导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有效的监督和调控作用,制定并实施《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家教授教学督导制度》,对专家教授教授们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各教学单位。(四) 接访答疑制度2017-2018学年,共组织学生与教务处人员座谈4次,倾听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举及时地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维护学校整体教学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五) 学生评教制度2017-2018年度学校继续坚持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网上评教由学校统一组织,结果向院(部)和教师本人反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评教结果差的教师采取领导谈话、试讲等方式,督促其提高教学水平。(六)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务处在每个教学班聘任了1名教学信息员,定期反馈教学实际情况。学校公布院长信箱、教务处办公电话、处长信箱等,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学校解决方案及时反馈。(七)考试管理和考试成绩分析制度根据学校制定的文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考试管理规程》,2017-2018年度,学校继续严抓公共课考试命题、阅卷环节,严格规范试卷及成绩管理;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实行教研室集体评分,并对每位学生的作业写出评语,对试卷和作业进行认真地成绩分析。(八)毕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检查制度根据《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调研、毕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工作实施细则》文件要求,2017-2018年度,学校继续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抽检工作,2018届本科毕业生总数1580人,抽检毕业论文(设计)150份,毕业论文(设计)抽检人数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5%。毕业设计(创作)社会采用率均保持在26%左右。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及质量信息利用学校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标准要求来核对学校本科教学情况。发现有出入的地方,逐一进行登记,教学例会进行研究讨论,拿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意见,并报院长办公会。促进学校本科教学规范化。四、质量改进校领导听课、专家教授听课,每位听课人须填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听课记录》。《听课记录》上标明了课程名称、上课教师姓名、上课班级、听课时间、地点、对老师听课的评价、评语,最后,还要听课人签字。听课结束后,听课人会与授课教师、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讲课过程进行分析。教务处会针对听课记录进行相应专业的教学研究,并把听课记录进行复印,发往教学单位,为教学单位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制度,能够反应出平时教师上课的情况。院长信箱、教务处办公电话、处长信箱等,能够让校领导和教务处处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诉求,为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定期召开的学生座谈会,学校会面对面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面、深入了解学校整体教学情况。针对听课记录上听课人的建议和意见,教学单位会组织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合理调整教学大纲的授课结构和内容。针对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学生座谈会等反映出的教学情况,学校和教务处会采取与上课教师进行劝勉谈话、敦促教学单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拿出具体改进措施等办法,对教学秩序和质量进行相应的改进。五、 专业评估借助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本科高校审核评估的机会,学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宗旨,统一认识,领导重视,严格按照评估的各项标准,以校领导为组长,以专家教授,教务处处长、副处长,教学委员会委员等为组员,对各教学单位的专业进行了评估,通过与教学单位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座谈,认真撰写评估意见等形式,对我校各专业进行了摸底。与其他艺术类高校一起,研究制定专业评估与认证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六、校领导调研本科教学校领导调研本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2017-2018学年,校领导从学校专业布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专业(群)建设、整体教学条件、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等内容本科教学进行了调研,掌握教学一线情况,为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遵循。第六部分 学生发展一、招生及生源情况2017年,我校在山东省内的本科招生计划为808,其中艺术类专业703人,普通文理类专业105人。山东省内艺术类报考人数17563人,艺术类专业一志愿录取比例为100%。普通文理类一志愿录取比例为100%。2017年,我校在山东省外的本科招生计划为792,其中艺术类专业687人,普通文理类专业105人。艺术类专业共录取23个省份的学生,一志愿录取比例为100%。普通文理类专业共录取6个省份的考生,一志愿录取比例为100%。二、学生学习满意度、学生指导与服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认为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师教学能够符合自己的求知欲。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形成了校、院两级就业管理、指导和服务,校、院、班三级联动的毕业生工作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学校以思想教育为基础,积极引导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依托,以相关活动为载体,构建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以拓宽就业渠道为重点,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以网络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就业创业实训为手段,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学校坚持以学生就业创业为重点,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广泛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一)学生指导与服务内容丰富,成效显著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强化教育育人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拓展教育活动载体与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处理网络舆情;坚持学生日常教育,通过班会、年级会、微博、微信、QQ联络群、专题网站等平台,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国防教育、毕业教育,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出发,分时期、分阶段引领学生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以安全管理为重点,规范管理流程,强化管理育人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始终把学生安全稳定放在首位,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学生工作队伍值班制度,突出公寓重心和突发重点。强化法定节日和寒暑假学生安全管理,注重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宣传栏、展板、签订责任书、组织观看火灾警示片、召开主题班会和举行逃生演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遵循“教育从严,处理从宽”原则,及时处理违规学生。多年来,学生管理规范有序,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以学生困难生档案为基础,强化资助育人学校始终坚持“奖、贷、助、勤、减、免”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在建立困难生档案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各项资助政策,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注重做好“两个帮扶”,既从经济上给予帮扶,又从心理上加以引导帮助。发展和完善勤工助学工作,开展年度勤工助学评优评奖,注重选树典型,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困难生树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效。同时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强化资助育人效果4.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阵地,强化心理辅导与服务学校立足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坚持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相结合,点面齐抓共管,成效显著。坚持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对其他年级学生定期进行危机排查,关注重点学生,及时心理干预。坚持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一般性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感悟,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培训,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和心理委员的作用。近四年, 4人次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节“优秀指导教师”。5.以公寓生活服务为依托,强化环境育人学生公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我校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公寓科积极发挥教育育人功能,在省公寓协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以“公寓的故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校积极开展管理育人,内部施行学生公寓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外部施行物业公司承包制。构建安全责任体系,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制定学生公寓和宿舍规章制度,适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和各方面责任和行为规范。加强公寓公共区域和宿舍内部的安全、卫生和秩序的管理,实行楼长负责制、安全巡楼制、辅导员进驻公寓值班制等措施,每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学生宿舍,平时严查学生晚归与夜不归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和纠正。公寓努力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努力打造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每栋公寓楼都配备了直饮水、洗衣机、安全宣传栏、有线宽带等设施,无线网络实现了全区域全时空覆盖。设立了“青春驿站”服务点,为学生提供创意创新作品展览展示平台,为学生会、社团等提供活动场所,为学生与家长提供会面场所,为校内外学生提供交流场所。成立了大学生公寓自我管理委员会,自主开展各类宿舍文化活动,培育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二)学生指导与服务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规范1.完善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领导体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有效整合资源,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委员会、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就业创业、心理健康、资助管理、宿舍管理等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具体负责对学生实施指导与服务。2.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学校全方位建设学生工作队伍,选配高年级本科生主要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担任新生代理班主任,积极探索做好专兼职辅导员、辅导员与班主任相结合工作。注重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培训和考核,试行学生工作内容与考核体系, 组织辅导员参加就业创业、心理健康、职业能力的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3.建立健全学生工作规章制度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学生指导与服务新模式、新方法,按照职责清晰、奖惩分明的原则,制定、修订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关于校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宿舍)工作的实施意见(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生班级代理班主任管理办法(试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科技学术创新奖励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文件,编印《学生管理制度汇编》,使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三、 学风与学习效果(一)学风建设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学习效果显著学校出台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日常规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考试违规处理细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创新课堂计划与创新课堂比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学业预警制度,对学生进行提前警示,督促学生重视学业,提高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完善学生德育测评实施细则和奖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完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通过师生见面会和专业讲座,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时间节点,召开主题班会和年级会开展考风考纪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以考风促进学风,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发挥二级学院及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重点开展好早操秩序督察、学风督察等工作,积极引导培育良好学风。重视第二课堂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性,通过开展考研经验交流会、英语口语大赛、大学生素质拓展竞赛、创意纸板搭建大赛、美文诗朗诵大赛、手绘大赛等竞赛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评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优良学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举办创新课堂教学比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教风带学风。(二)学生学业成绩良好,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力实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技术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2017-2018学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1人,省政府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11人,省政府励志奖学金38人,校内综合奖学金2400余人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共件2(次),一等奖1件(次)、三等奖1件(次);省级奖项69件(次),包括一等奖15件(次)、二等奖18件(次)、三等奖36件(次)。四、学生毕业及学位授予201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情况。2018年学校共审核本科应届毕业生1614名,其中有1553名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毕业率为96.22%;有1540名毕业生完全符合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学位授予率99.16%。五、就业与发展(一)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1.毕业生就业率相对平稳,呈现良好态势学校2017届毕业生共计204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0人,本科1739人,专科256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2017届毕业生实现就业1971人,总体就业率为96.38%。其中本科生实现就业1683人,就业率为96.78%。学校2018年我校毕业生共1856人,其中研究生62人,本科生1553人,专科生241人。截至2018年8月31日,2018届毕业生实现就业1608人,总体就业率86.64%。其中本科生实现就业1404人,就业率为90.41%。2017届本科就业率分专业统计表(截至2018年8月31日)序号专业名称生源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1戏剧影视美术设计736994.522摄影434195.343公共艺术424095.234动画66661005产品设计20017788.56数字媒体艺术777698.707影视摄影与制作22221008工艺美术13310578.959绘画10410096.1510工业设计231773.9111艺术与科技483470.8312视觉传达设计22922397.3813服装设计与工程241979.1714表演333296.9715舞蹈表演151493.3316艺术史论342882.3517建筑学575596.4918艺术设计3133.3319美术学332369.7020城乡规划242410021艺术设计学353085.7122环境设计828097.5623文化产业管理332575.7624广告学352571.4225服装与服饰设计706187.1426雕塑15151002.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良好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专业对口情况、薪资待遇和工作变动情况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本校2017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跟踪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9份,占全校毕业生总数的63.03%。其中,研究生问卷40份,本科生问卷1059份,专科生问卷190份。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当前工作总体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率都比较高。(1)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对毕业生当前工作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50.54%的毕业生对当前工作表示“很满意”;认为“较为满意”的占36.88%;认为“基本满意”的占11.69%;对当前工作“不满意”的比例仅为0.89%。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状况的综合评价评价项目很满意较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劳动与薪酬匹配度63.08%23.04%11.21%2.67%2.职业竞争公平程度57.56%28.74%12.19%1.51%3.工作成就感50.36%33.19%15.03%1.42%4.工作晋升机会48.13%32.38%17.35%2.14%5.工作强度压力52.05%29.89%15.84%2.22%6.单位发展前景51.78%31.14%15.21%1.87%7.上下级关系52.14%34.67%12.21%0.98%8.学习(培训)机会58.25%27.65%12.23%1.87%(2)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率总体较高。其中,“非常对口”占37.54%;“较为对口”占41.37%;“基本对口”占14.95%;“不对口”占6.14%。不同学历毕业生当前工作的专业对口情况学历非常对口较为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专科生38.51%33.11%21.62%6.76%本科生37.59%43.02%13.64%5.75%研究生32.43%32.43%21.63%13.51%(3)毕业生当前月收入情况调查过程中,共有1114人晒出了当前的月收入,平均月收入为4439.40元,其中最高月收入20000元。从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当前月收入平均值看,研究生为4922.22元,本科生为4494.60元,专科生为3964.34元。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当前月收入情况学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平均月收入4922.224494.603964.34(4)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对毕业生当前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符合”占41.73%;“基本符合”占50.71%;“不符合”占6.05%;另有1.51%的毕业生从未考虑过。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及毕业生成就2017年,学校开展2017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通过总体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非常满意”占76.67%,“满意”占13.33%,“基本满意”占6.67%。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在日常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对毕业生“事业心与责任感”满意的占88%,“工作态度与拼搏精神”满意的占85.33%,“日常工作能力”满意的占78.67%,“解决问题能力”满意的占84.67%,“人际交往能力”满意的占77.33%,“协调合作能力”满意的占76.67%,“表达能力”满意的占80.67%,“专业技能”满意的占88%。第七部分 特色发展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学校突破纯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着眼应用,注重实践,在艺术与技术、创意与应用的综合基础上,开展艺术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2016-2017学年,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系统修订。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教学模式特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形成了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模式。理论课程教学积极实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倡导案例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率先倡导设立了假期课堂,并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实验室教学、工作室教学、艺术实践等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有力促进了创新型应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支持教学学校投资10994余万元建成数字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和特种工艺实验中心等9个实验中心,含动画综合实验室、陶瓷工艺实验室、包装技术实验室等56个专业实验室和工作室,为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毕业创作、项目教学等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条件。2009年,学校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单位;“创新型应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艺术设计综合实验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用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另外,学校建有3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拓展了实习空间,满足了各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一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生产实际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同时对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避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经山东省政府及国家专业主管部门批准命名,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实习基地,如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浪潮集团网络游戏研发中心等,有力地加强了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联系,明显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水平。四、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特色学校面向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设高端设计创意平台,主动承担和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坚持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质量体系建设双轮驱动的战略,走产学研良性循环的发展思路。同时,学校积极建设与政府、企业、高校多方面的合作网络,开展文化活动项目、产品产业研发和理论政策研究等服务工作,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技术支撑,打造学校服务品牌。近年来,学校依托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等研究机构,承接了诸多重大社会服务项目,取得了积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并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百余项。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大型展览;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整体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等视觉形象及配套设计;中央组织部、山东省委相关活动的标识设计;山东省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山东周活动方案设计;中国妇女儿童十年发展成就展山东展区设计;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手艺山东”展览;第十届艺术节吉祥物、宣传画设计;第六、七、八、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展区设计;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山东展区设计、搭建及运营;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人才展;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整体展示及配套设计等重大影响的社会项目,为山东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与此同时,开放的办学模式也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大显身手并屡获大奖,自2004年以来共有500余件作品在国内各项活动与比赛中获奖与入围。这些成就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品牌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良好的声誉又吸引更多的合作机会,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拉动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快速成长,同时,由应用创新实践型人才集聚而形成的知识储备又为反哺教学、科研以及成果的社会转化提供可能。围绕政企项目合作、学校无形资产培育、创新实践性人才培养和产学研质量建设而展开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逐步形成良性循环的态势。五、创新与文化传承教育特色(一) 重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研究是学校的办学特色1973年,学校创建之始,设立三个专业,其中二个专业(织绣、雕刻)直接为工艺美术行业培养人才;1977年,学校增设草柳编织、刺绣、抽纱等传统手工艺专业,进一步强化工艺美术学校的办学特色;1987年,学校成立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成为全国较早系统开设民间美术教育和研究的高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