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引 言 1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3一、近两年毕业生总体规模 3二、毕业生的结构 4三、毕业生专业分布 5四、毕业生的就业率 6五、毕业生就业总体特点 11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关分析 11一、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情况 11二、毕业生就业区域 12三、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13四、毕业生薪酬水平及薪酬情况分析 14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 16六、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18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和特色 20一、就业工作主要举措 20二、就业工作特色 22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23一、毕业生就业去向发展趋势 24二、毕业生薪酬水平发展趋势 24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发展趋势 24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24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24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 25三、用人单位的反馈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26结 束 语 26引 言安徽三联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主校区地处合肥大学城翡翠湖畔,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面积781亩、校舍面积31万多平方米,学校目前拥有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2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3万多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我校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树立“生为本,师为根,质量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办校、专家治校、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秉承“厚德博学、砺能树人”的校训,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坚持产学研结合。拥有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已在省内外建立就业和实训基地118家,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十三届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2004、2008、2009、2010年先后四次被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1、2012年连续两次被授予“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安徽省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5A单位”。2014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称号。我校现有交通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财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和护理学院,以及思政部、基础部、体育部、图书馆等教学及辅助单位。培育了交通安全、服务机器人、数字艺术等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安徽竹稞学宫文化研究中心、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剪纸艺术研究中心、贸易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等。我校目前开设本科专业32个,高职专业25个,其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为省级特色及重点建设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为省级精品(示范)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日语等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新编实用英语拓展教程》、《新编实用英语》、《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经济法》、《新活力旅游英语》为国家及省规划教材。“复合型、应用型交通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为省级振兴计划、质量工程重点项目,“软件技术实习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校长金会庆教授领衔的“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团队为第一批省级教学团队。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工为主,管、经、艺、文、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2015年我校本科生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在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在各方关心支持下,加强就业市场拓展,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保障了2015届本科生的顺利就业。2015年8月31日,2015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达到 92.87%。其中,本科生签约率为 92.54%,高职生签约率为 93.23%。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本报告数据源于2015年《安徽三联学院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总计发放量1851份,回收量1603份,有效量1408份,据此调查表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对我校2015届本科生就业情况进行以下整体的汇总和分析。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近两年毕业生总体规模近两年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共有3145名。其中,2014年本科毕业生 1294 人,2015年本科毕业生1851 人,具体构成见表1-1。表1-1 近两年本科毕业生人数概况 单位:人年份本科生毕业生本科生比例20141294323440.01%20151851351952.60%其中,2014年本科毕业生和2015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见下图:图 1-1 2014年本科生与2015年本科生人数情况二、毕业生的结构2015届本科生的基本情况如下表。男生1026人,占55.43%;女生825人,占 44.57%;团员 1408人,占 76.07%;党员(含预备党员)340人,占 18.37%;群众103人,占5.56%;汉族1844人,占99.62%,少数民族7人,占本科生总数0.38%,其中,回族7人。表1-2 2015届本科生的基本情况本科生结构分类人数(人)百分比(%)性别男102655.43女82544.57政治面貌党员(含预备党员)34018.37团员140876.07群众1035.56民族汉族184499.62少数民族70.38图 1-2 2015届本科生基本情况表三、毕业生专业分布各学院及其专业的人数分布见表1-3。表1-3 2015年各学院本科生人数分布学院专业毕业人数合计交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94479交通工程143交通运输9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8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999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59486电子科学与技术96电子信息工程118通信工程113财会学院财务管理179395会计学159市场营销57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7979外语学院日语60184英语124艺术学院艺术设计39129服装设计与工程71动画19合计1851 我校2015届本科生中交通工程学院479人,计算机工程学院99人,电子电气工程学院486人,财会学院395人,经济管理学院79人,外语学院184人,艺术学院129人。四、毕业生的就业率(一)近两年本科生就业率近两年学校本科生整体就业率为91.89%。其中,2014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0.96% ,我省高校初次就业率为89.58%;2015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2.54%,我省高校初次就业率为88.92%。具体就业率情况参看如下:表1-4 各类本科生就业率 单位:%年份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就业率(%)20141294117711790.9620151851171313892.54总计3145289025591.892014年本科生就业率如图1-3:我校近两年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且2015年的就业率比2014年增加了1.58个百分点。图1-3 2014年与2015年本科生就业率(二)各学院本科生就业率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我校交通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学院的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3%以上,保持较好就业态势。学校将继续组织未就业的本科生参加各类专场招聘会,年底各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均能达到95%以上。表1-5 2015年各学院本科生就业率注: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8月31日,表中就业率为一次性就业率。学校2015届本科生中交通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等单位整体就业率较好,工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市场,体现出我校以工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图1-4 各学院本科生就业率情况(三)本科各专业就业率我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是省级特色及重点建设专业,这些专业的2015届本科生就业情况对比往年继续保持良好。交通工程、安全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日语等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1% 以上,显示我校一些传统特色专业的就业优势地位。表 1-6 2015年各学院本科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各学院专业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数就业率%交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9489594.68交通工程1431331093.01交通运输9488693.6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81361291.89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991891.92电子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591481193.08电子科学与技术9690693.75电子信息工程118110893.22通信工程113106793.81财会学院财务管理1791631691.06会计学1591451491.19市场营销5753492.98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7973692.41外语学院日语6055591.67英语1241131191.13艺术学院艺术设计3936392.31服装设计与工程7166592.96动画1918194.74合计1851171313892.54图 1-5 2015年本科各专业就业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98%,具体就业率情况参看如下:表1-7 2015年就业率统计表学院专业毕业人数合计就业人数合计就业率(%)总计(%)备注交通工程学院安全工程948309282097.7298.79本科交通工程143143100本科交通运输948894本科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434298专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48148100本科机电一体化技术122122100专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11911899.15专科汽车运用技术6767100专科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926399263100100本科计算机网络技术3535100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8686100专科软件技术4343100专科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5957515054494.3395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969396.87本科电子信息工程11810892本科通信工程11310795本科应用电子技术515098.03专科通信技术383695专科财会学院财务管理17977017875299.4498本科会计学159159100本科市场营销575596.49本科旅游管理474595.74专科市场营销787596.15专科会计电算化25024096专科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642426423510097专科法律事务3232100专科国际经济与贸易676495.52专科国际经济与贸易797595本科外语学院日语603066030210098.69本科英语124124100本科商务日语4646100专科商务英语595594专科文秘1717100专科艺术学院艺术设计393173930610095.52本科服装设计与工程716895.77本科动画1919100本科动漫设计与制作797595专科服装设计262493专科广告设计与制作242395.83专科装潢艺术设计3939100专科影视动画201995专科护理学院护理217217217217100100专科合计3520343998五、毕业生就业总体特点(一)本科生就业人数略有增加,就业率整体稳定今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人数总计1851人,略高于去年毕业人数。和上年度相比,今年本科本科生人数为1851人,比去年增加557人。从总体就业率来看,今年应届本科生就业率为 92.54%,相比去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学校就业率略有增长且整体稳定。(二)本科生对就业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就业质量趋于上升通过对2015年我校本科生的就业满意度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总体满意度提高。据统计分析,2015届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本科生的对口率较去年有所上升。本科生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下对自身及职业岗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业签约后工作对口率及岗位薪酬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就业质量趋于上升。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关分析一、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情况根据行业分类标准和我校本科生就业实际情况,截止2015年8月31日,我校本科生签约就业行业情况见下图:1图2-1 本科生行业分布百分比我校本科生主要服务于现代制造、商业服务等行业。其中,有31%在微小型企业,17%在商业服务业,17%在现代制造业,可以看出我校本科生主要以应用型岗位为就业的主要方向。二、毕业生就业区域(一)本科生就业区域分布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2015年,学校坚持校企深度合作,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通过当地经开区人事劳动局搭建平台,广泛外联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先后建立了一百多家综合实习实训基地,与近两百家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根据本科生就业协议和相关调查,我校本科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见表2-1。表2-1 2015年本科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省(市)本科生人数比率安徽(合肥)56740.27%安徽(其他市县)32923.37%长三角区域(除安徽)27119.25%其他省市24117.12%(二)本科生就业区域分析图2-2 本科生就业区域分布比率从上图可以看出我校本科生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合肥市和省内其他市县,省内就业占63.64%,省外就业占36.36%,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即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努力为本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 三、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一)本科生专业对口率情况专业对口率是指本科生的就业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本科生在工作中能判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能运用在工作中,根据本科生问卷调查和就业协议书数据的回收统计,本科生专业对口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图2-3 本科生就业专业对口人数 (二)本科生专业对口率分析本科生具体对口率情况参见下图:图2-4 本科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根据本科生反馈的专业对口情况,我校本科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较好。有23.44%的本科生表示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很相关,有42.83%的本科生表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基本相关,总对口率达到66.27%,对比去年的对口率64.63%增长了1.64%。从学生入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各种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学生对自己入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就业市场前景不明的,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实习实训,为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技能。通过近几年的反馈数据,发现毕业学生找到专业对口度高的工作岗位的比率呈上升趋势。四、毕业生薪酬水平及薪酬情况分析(一)本科生整体的薪酬水平情况根据本科生就业满意度调查表中“你的工作待遇”一栏的统计,问卷调查中本科生入职初期年薪2-3万元的有642人;3-4万元的有514人;4万元以上的有252人。薪酬水平结果参见下图。图2-5 本科生收入水平分布从上图可以看到我校2015届本科生年收入2-3万占45.60%,3-4万占36.51%,4万以上占17.90%。2-3万、3-4万是我校本科生年收入的主要分布区间,占总比的82.11%。(二)本科生薪酬情况分析本科生反馈的“你的期望收入”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2-6 本科生的期望收入比率情况31.89%的本科生期望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3.31%的本科生期望月收入在4000-5000元,34.80%的本科生期望月收入在3000-4000元。通过本科生的期望收入水平与实际的收入的比较,可以发现本科生的期望收入水平与实际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差距不大。差距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科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经验尚不足,技能还有待提高等方面。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技能的熟练,本科生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五、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高校本科生的就业质量指高校本科生所获得的工作优劣程度及工作固有的特征满足高校本科生要求的程度,因此,本科生就业满意度水平是衡量本科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的满意度根据调查问卷有关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我校有420人非常满意,589人满意,324人满意程度一般,75人不满。总的来看,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较高。图2-7 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二)本科生对就业指导课的满意度根据问卷调查中“你对就业指导课上网授课内容是否满意”的反馈,266人非常满意,485人满意,200人满意度一般,7人不满意。 图 2-8 本科生对就业指导课的满意度(三)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网站内容的满意度在对“本科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网站的内容是否满意”的调查中,419人非常满意,占29.76%;587人满意,占41.69%;351人一般满意,占24.93%;51人不满意,占3.62%。非常满意和满意总比率达到71.45%。图 2-9 本科生对学校就业网站的满意度(四)本科生对学校举行的就业招聘活动的满意度1、学校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情况学校针对2015届本科生的就业,积极组织和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举办大型招聘会2次,参加单位340家,提供岗位7000余个;举办中小型招聘会12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028个就业岗位。图2-10 学校就业招聘活动情况2、本科生对学校就业招聘活动的满意度本科生对学校组织和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的满意情况:464人非常满意,526人满意,318人满意程度一般,100人不满意,分别占32.95%、37.36%、22.59%、7.10%。图 2-11 本科生对学校招聘活动的满意度比率六、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一)发展三种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通道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校基本形成了将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成创新创业实践的三种有效模式。1、竞赛导向模式。每年,学校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大学生创业大赛,打造“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一平台。近三年,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一平台,在指导老师和学院的帮扶下,二十七人次实现了成功创业。2、教改导向模式。学校成立了“安徽三联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鼓励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发表学术论文和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认定相应的创新学分,准予免修相同学分的选修课。3、典型导向模式。学校注重发挥成功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母校作报告,畅谈创业体会、经验,互动交流,带动更多的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二)提供五项保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1、组织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条块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暂行办法》、《安徽三联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安徽三联学院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3、队伍保障。学校建立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指导队伍,学校现有25名教师先后参加了创业师资的培训。4、基地保障。学校目前已投资120万元扩建700多平方的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成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示范基地,2014年度荣获合肥地区创业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称号。5、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每年预算拨付10万元作为专项启动基金,对进入基地创业的学生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三)创新创业教育成效逐渐凸显1、创新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创业实践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学院有20多人成功创业,学校定期邀请这些成功创业者回母校作报告,带动毕业生共同创业。2、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频频获奖。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使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来,有55人次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学校以科研竞赛活动为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这得益于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学校的高度重视。今后,我校将以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训模拟示范基地为抓手,继续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扶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让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为安徽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2015届本科生在学校创业指导过程中,提高了创业激情和技巧。2015届本科生中47人创业,创业率比2014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图 2-12 近三届本科生创业人数情况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举措和特色一、就业工作主要举措2015年我校根据省教育厅的政策文件指导,大力创新毕业生的就业模式,理清工作思路,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现将我校今年的具体就业工作举措提炼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稳固建立组织领导体系,优化健全就业工作机制我校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工程, 学校领导及各学院、部门分管领导明确责任、层层负责。据此,我校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人员投入、激励考核方面形成制度保障:即一把手负责、二级督查(集团督查、学院督查)、五项考核(考核学校、考核职能处室、考核二级学院、考核辅导员、考核专职就业工作者)。这就是学校实施的就业工作“125工程”。为确保“125工程”落到实处,每年就业专项奖励奖金达10万以上,保证了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坚持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努力造就社会需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根据市场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调整和提高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三)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围绕办学定位,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导意见”,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型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把大学生专业素养培育、创造性思维训练统筹整合,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业精神,将专业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人文教育和创造力训练的教育理念有机统一。(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办学十八年来,我校在针对就业工作不断变化的严峻形势方面,一直秉持主动面向市场、研究市场、贴近市场、校企融合。学校紧密联系地方企业开展有力有序的合作办学,与安徽中外运发展公司、惠而浦公司、合肥科大讯飞公司、安徽公路工程监理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申报专业和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的总裁和总经理柳夕良、周宝昌、李世保、丁金生等作为我校客座教授。十八年来,我校已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学校通过校友资源,积极帮助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五)夯实在校学生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针对本科和专科的不同办学层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着眼点,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特别强调“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二是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推行本科生“双证制”和多证制。学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开展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三是增强学生国际视野和应用能力,学院通过校际合作,鼓励学生出国深造和出国就业。(六)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培训。2015年参加创业模拟培训人数为360人,合格人数为360人。学校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城乡基层服务一线,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建设一线就业,鼓励本科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社区、军队国防、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就业。(七)着力强化就业服务意识,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各二级学院积极开辟大学生实习实践和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开拓本科生就业市场,目前我校共有实习实训基地近两百个,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专场招聘、网络招聘、地方政府组团招聘、大型企事业单位统一招聘、外企联合招聘以及校园综合招聘相结合的招聘机制,增强服务意识,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我校招聘,促进本科生就业。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发布就业信息,跟踪本科生择业和签约情况。(八)秉持“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学校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引导信息和意见:针对不同岗位提供相应的咨询,根据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结合学生个人的专业、性格及兴趣特点,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具体特点,学校对学生就业心理进行适当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就业指导教师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九)保持就业跟踪与反馈服务,构建良性就业循环系统就业跟踪反馈是就业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调研反馈,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和满意度评价。一方面,紧随市场进行学科专业整合,加快新专业的开设,消减就业率低的专业,另一方面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取向,关注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改进方向。对于部分不能满足工作要求的毕业生,学校提供“回炉”服务即技能培训服务,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弥补不足,使学生提升了求职竞争力。二、就业工作特色(一)落实就业工作“全程化”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学生管理联动机制,学校对院(系)实行扁平化管理,把“一把手工程”向各院(系)延伸;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学校统筹规划,优先确保就业经费的投入,每年划拨的专项经费均超过当年学费的1.5%,并逐年提高,确保当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并评选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使就业工作真正成为“有机构、有人员、有责任、有经费、有目标、有抓手”的可操作性工程。(二)形成就业创业指导“多元化”我校要求各院系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努力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形成就业指导多元化。以教务处、就业创业处、团委等单位牵头实施的覆盖所有在校生的“素质教育工程”, 创办中国梦.三联行百场讲座进校园活动。把“职业规划”、“创业基础”等列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三)实行就业工作“全员化”我校各院(系)与处室联动、齐抓共管,成立了单独建制的就业创业处,并按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人数1:500比例,配备了7名专职人员。除成立校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外,各二级院(系)也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管副院长专司其职,辅导员跟踪就业全过程。逐渐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人人促进就业”的全员化就业工作格局。(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常规化”我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各专业的差异、职业倾向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区分,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规划、创业培训等活动,使之成为一项既凸显个性又逐步常规化的教学内容。2011年,学院增加投入100多万元,改扩建了“安徽三联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将集创业指导、培训、孵化后续服务等系列功能,可为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训场所和基地。第四部分 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我校的办学定位类型为地方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的就业发展紧扣办学定位。2015年安徽三联学院本科生总量比2014年略有增加,2014年1294人,2015年1851人,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毕业生供需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预计2016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本科生统计数据及相关调查,对我校本科生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以下分析:一、毕业生就业去向发展趋势我校2014届、2015届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分别是90.96%、92.54%,相比较近两年的本科生就业率有稳定的递增趋势,初次签约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去向有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多名学生考取了国内重点大学研究生,自主创业率也有所提高。我校一直重视本科生就业工作,在人才培养上以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各种有力就业措施,促进本科生顺利就业。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首先中小微企业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其次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逐渐发生转变。二、毕业生薪酬水平发展趋势根据我校近三年的本科生调查反馈薪酬统计数据,发现本科生的薪酬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54.40%的毕业生年薪达3万以上,其中财会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的相关专业,分别为76.88%和67.67%的毕业生年薪达3万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本科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发展趋势本科生就业满意度受收入、专业匹配程度、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行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我校2015届本科生的就业满意度调查来看,总体满意度达到95.06%,与往年相比有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我校本科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和学校的就业服务满意度较好。第五部分 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一、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我校高度重视就业的总体情况对招生方案以及后期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学校通过多次实地走访和调研用人单位,了解并分析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再通过数据分析手段进行整理,用量化的实际数据来呈现和反映本科生的整体就业情况。通过将调研结果和就业状况反馈至招生、教学和人才培养部门,帮助学校各部门更加详细地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和各二级学院本科生去向、薪酬水平、地域分布等具体情况,为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进一步完善了安徽三联学院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全过程就业服务机制。二、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2015年,我校在进行主动走访企业以及企业主动来我校招聘时,相应地都已通过已问卷或者访谈的形式来微观细致了解以及进一步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本科生的评价,其后及时将收集到的数据反馈到教育教学中去。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互动机制。2015年,我校结合各个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度情况,切实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对于专业对口度低的专业,做出了有效措施改善以及加强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地处合肥经开区,适合我校本科生的企业较多,学校要继续鼓励本科生到辖区内就业,同时要结合本科生就业状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我校近三年招生调整情况如下:表5-1 2013-2015年各学院招生调整情况学院(系)2013年2014年2015年交通工程学院421685477计算机工程学院368407315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50378721外语学院606411291财会学院651643786经济管理学院187310558艺术学院163177404护理学院197223365机械工程学院00670数据来源:《安徽三联学院招生调整情况统计表》图 5-1 近三年各学院招生调整情况三、用人单位的反馈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比较注重基础及专业知识、实践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学校一方面探索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学生成长特点,学校将继续通过学生素质发展评估体系、激发学生全面发展意识和创新思维,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调整招生专业和人数。结 束 语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就业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将在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拓展和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水平,健全长效机制;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实现2016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本次撰写的2015年本科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我校2015届本科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我们将统计结果用于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安排等,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联动性。在本科生就业工作中,学校始终把学生就业服务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认真落实国家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丰富就业援助体系,努力实现“在本科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本科生满意度”的工作目标。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指导下,在就业工作部门和各部门的配合努力下,以集体的智慧和合力,不断开创具有安徽三联学院特色的就业工作新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充分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学生为本,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