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学校概况 1报告说明 3总体结论 4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0(一)总体规模 10(二)结构分布 11(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 13(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 14(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16(一)就业地区 18(二)就业行业 21(三)就业职业 22(四)就业单位 23(一)国内升学 25(二)自主创业 27(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 29(二)择业关注因素 29(三)求职成功途径 30(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 31(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 33(二)期望就业单位 33(三)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 34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37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41(一)职业期待吻合度 52(二)工作稳定性 52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55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60(一)母校满意度 60(二)教育教学评价 61(三)基础能力素质 65第六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 70结 语 75图表目录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2000年3月由原六安师范专科学校、皖西联合大学和六安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建。学校坐落在荣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六安市。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桥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动车(高铁)从六安到省会合肥仅需24分钟,交通十分便捷,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学校位于四面环水、风景秀丽的月亮岛上,校园内建筑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气息相映成趣,构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湖中学府”“岛上高校”的滨水生态校园,被网友誉为“最美岛上大学”。学校现设有15个二级学院,69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0个。校园占地1765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馆藏124.62万册,电子图书164.5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54人,在职教职工1270人,专任教师1060人,副高以上325人(其中正高86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924人,省级高层次人才25人。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坚持以应用型研究为科研方向,注重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2016年以来,学校出版学术著作、编著65部,编写教材101部;发明专利授权13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56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1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羽毛及其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皖西综合实验站、星火创咖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中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工程实验室及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等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人文社科研究平台。《皖西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近年来,皖西学院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14年7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大别山特色中药资源保育和开发科研团队被遴选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获批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9年,获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学校被命名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2020年中药学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韩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乌克兰、菲律宾、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学校秉承“厚德尚能 博学创新”的校训,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努力培养面向基层,服务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地方用得上、留得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注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筚路蓝缕弦歌不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向未来,皖西学院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皖西学院建设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发展能力突出,省内同类院校一流、部分学科专业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更新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报告说明为全面总结和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完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创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1〕19号)相关文件要求,学校遵循全面、准确、科学、严谨的原则,统筹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编制并正式发布《皖西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1.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2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2021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4.75%;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本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总体结论一、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皖西学院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5%。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图 1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二、就业分布学校2021届毕业生中72.26%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教育”为主;就业职业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图 2 2021届毕业生就业分布三、就业质量2021届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89.48%,专业对口度为69.12%,职业期待吻合度为79.29%。图 3 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94%,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89.94%,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4.59%,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89.92%,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3.10%,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1.65%。图 4 2021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1.00%及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5.42%)、“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94.05%)、“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3.79%)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图 5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毕业生基本情况包含毕业生的规模结构、毕业去向及落实率、社会贡献度、深造及创业等相关指标,是研究和优化学校培养体系的重要参考,能够为学校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一、规模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就业容量的大小,只有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确保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分析毕业生规模及结构,对于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及专业学科设置,实现人才培养规模与市场行业需求相对接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一)总体规模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5061人。从性别结构分析,男生264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2.20%;女生24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80%,男女性别比为1.09:1,男生比例偏高;从生源结构分析,省内生源为主,共4921人,占比为97.23%。图1- 1 2021届毕业生男女比例(左图)及省内外生源比例(右图)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二)结构分布院系与专业结构:学校2021届毕业生共分布在14个院系53个专业。其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人数较多,人数占比分别为12.51%、11.74%和9.09%。表1- 1 2021届毕业生院系及专业分布院系各院系人数各院系比例专业各专业人数各专业比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3312.5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23.60%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3312.51%电子信息工程1252.47%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3312.51%网络工程1132.2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3312.51%通信工程1112.19%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3312.5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22.02%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财务管理2474.88%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物流管理991.96%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市场营销991.96%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电子商务611.21%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资产评估490.97%经济与管理学院59411.74%国际经济与贸易390.77%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制药工程1182.33%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动物科学961.90%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药物制剂851.68%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生物工程721.42%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动物医学500.99%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4609.09%食品质量与安全390.77%艺术学院4438.75%美术学921.82%艺术学院4438.75%环境设计891.76%艺术学院4438.75%视觉传达设计871.72%艺术学院4438.75%音乐学851.68%艺术学院4438.75%服装与服饰设计591.17%艺术学院4438.75%播音与主持艺术310.61%环境与旅游学院4278.44%旅游管理1523.00%环境与旅游学院4278.44%园林821.62%环境与旅游学院4278.44%环境科学与工程691.36%环境与旅游学院4278.44%酒店管理661.30%环境与旅游学院4278.44%地理科学581.15%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3617.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933.81%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3617.1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082.13%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3617.1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01.19%金融与数学学院3526.96%金融工程1142.25%金融与数学学院3526.96%数学与应用数学991.96%金融与数学学院3526.96%经济与金融791.56%金融与数学学院3526.96%经济统计学601.19%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3506.9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63.08%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3506.9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012.00%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3506.92%汽车服务工程931.84%材料与化工学院3186.28%应用化学1082.13%材料与化工学院3186.2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761.50%材料与化工学院3186.28%材料科学与工程711.40%材料与化工学院3186.28%化学工程与工艺631.24%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905.73%土木工程1352.67%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905.7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981.94%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905.73%建筑学571.13%外国语学院2535.00%英语2535.00%文化与传媒学院2324.58%网络与新媒体851.68%文化与传媒学院2324.58%汉语言文学761.50%文化与传媒学院2324.58%广告学360.71%文化与传媒学院2324.58%新闻学350.69%体育学院2214.37%体育教育1452.87%体育学院2214.37%休闲体育761.50%法学院1272.51%法学1272.51%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二、毕业去向及落实率毕业去向落实率反映了当前毕业生的供需状况,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状况。分析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对于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以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核查工作的通知》,学校按照通知要求,对毕业生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做了规范统计和数据计算。(一)总体毕业去向及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5%,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37.72%;“其他录用形式就业”次之,占比为22.72%。表1- 2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毕业去向毕业去向分类人数比例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90937.72%协议和合同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74714.76%协议和合同就业应征义务兵330.65%协议和合同就业地方基层项目190.38%协议和合同就业国家基层项目150.30%灵活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15022.72%灵活就业自由职业360.71%自主创业自主创业270.53%升学升学63412.53%升学出国、出境230.45%暂不就业不就业拟升学410.81%暂不就业其他暂不就业210.41%待就业待就业4068.02%注:1.毕业去向落实率=(协议和合同就业人数+升学人数+灵活就业人数+自主创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2.协议和合同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灵活就业包括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由职业;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境)留学;暂不就业包含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二)各院系毕业去向落实率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14个院系,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院系为法学院(94.49%)、艺术学院(93.68%)、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92.73%)等。图1- 2 2021届各院系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三)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学校2021届毕业生分布在53个专业,其中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高的专业为电子商务(100.00%)、数学与应用数学(97.98%)、资产评估(97.96%)等。表1- 3 2021届各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毕业去向落实率电子商务6161100.00%数学与应用数学999797.98%资产评估494897.96%电子信息工程12512096.00%酒店管理666395.45%视觉传达设计878395.40%服装与服饰设计595694.92%食品质量与安全393794.87%法学12712094.4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9318294.3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5614794.23%音乐学858094.12%化学工程与工艺635993.65%播音与主持艺术312993.55%旅游管理15214293.4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8217093.41%建筑学575392.98%市场营销999292.93%美术学928592.39%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029492.16%环境设计898292.13%网络工程11310492.04%动物医学504692.00%土木工程13512491.85%体育教育14513391.72%动物科学968891.67%经济统计学605591.67%广告学363391.67%材料科学与工程716591.5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019291.09%物流管理999090.9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988990.82%休闲体育766990.7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766990.79%网络与新媒体857790.59%生物工程726590.28%制药工程11810689.83%药物制剂857689.41%通信工程1119989.19%建筑电气与智能化1089688.89%经济与金融797088.61%汉语言文学766788.16%金融工程11410087.7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05286.67%应用化学1089386.11%新闻学353085.71%英语25321685.38%园林827085.37%国际经济与贸易393384.62%地理科学584984.48%环境科学与工程695884.06%财务管理24720583.00%汽车服务工程937479.57%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三、社会贡献度1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之一,也是高校联结外部的纽带,体现着高校的社会价值。社会贡献度的调研评价,能够让高校更加充分的了解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并据此优化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加深校地融合,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一)就业地区大学生是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承载者,是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大学生对于就业地区选择,是影响整个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而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做好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正确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就业省份:学校2021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72.26%),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江苏省(9.03%)和上海市(6.63%)。图1- 3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省份分布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中西部就业情况2:学校2021届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2903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74.28%;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3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为0.90%。表1- 4 2021届毕业生中西部就业情况分布地区类型就业地区人数比例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90374.28%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350.90%其他地区其他地区97024.82%总计总计3908100.00%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省内就业城市: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合肥市(39.53%),其次是六安市(25.50%)。图1- 4 2021届毕业生省内主要就业城市分布注:图中为就业人数排名前10的省内就业城市。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73.11%选择留在本省就业;44.92%的省外生源选择在省内就业,40.68%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图1- 5 2021届省内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图1- 6 2021届省外生源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二)就业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可以有效掌握毕业生就业规律,为学校未来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18.60%)、“制造业”(12.73%);这一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图1- 7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三)就业职业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和局限,进而有助于学校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确保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学校2021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18.55%);其次为“教学人员”(18.37%)。图1- 8 2021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职业分布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四)就业单位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情况,能够清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职业选择,对于学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个性化就业服务有重要作用。学校2021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82.11%);其次为“国有企业”(7.23%)。图1- 9 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数据来源: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四、深造与创业情况毕业生深造及创业情况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也是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另外,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鼓励各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全力做好毕业生创业指导和支持工作。进一步对毕业生深造和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为学校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资料。(一)国内升学毕业生升学率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同级同类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调研分析毕业生国内升学的情况可以了解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主要为“增加择业资本,站在更高求职点”(48.38%),其次是“提高综合素质/能力”(27.33%)。图1- 10 2021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升学专业相关性:升学专业相关度为87.89%,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图1- 11 2021届毕业生升学专业与原专业相关性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跨专业升学原因: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主要为“志愿外被调剂”(35.59%),其次是“出于个人兴趣”(33.90%)。图1- 12 2021届毕业生跨专业升学原因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自主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鼓励各大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是评价高校在毕业生创业指导和支持工作的重要依据。创业行业:2021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图1- 13 2021届毕业生创业行业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2021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为88.24%。其中,“有很大帮助”占29.41%。图1- 14 2021届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对创业的帮助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创业困难:2021届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为“资金问题”及“团队组建或管理问题”。图1- 15 2021届毕业生创业困难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五、求职过程分析择业求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开始,是独立走向生活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谋取一份工作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进行自我社会化、进一步健全人格和提高心理素质的过程,不断克服内部障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满足社会需求,才能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一)获取招聘信息来源求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从各种渠道寻找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分析,尽可能获得一切求职机会。2021届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主要为“校园招聘会”(25.57%),其次是“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23.83%)。图1- 16 2021届毕业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来源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择业关注因素求职过程既是检验个人自身知识、技能及所形成的人格、择业观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体现个人生活与理想追求的过程。2021届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关注的因素主要为“个人发展空间”(33.54%),其次是“薪酬福利水平”(19.30%)。图1- 17 2021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关注的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求职成功途径调研毕业生求职成功途径,可以让高校在未来的就业服务工作上更有侧重点和聚焦点。“校园招聘会”(24.97%)和“校外各类招聘网站信息”(22.57%)为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13.40%)。图1- 18 2021届毕业生求职途径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调研分析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让学校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实现毕业生的更充分就业。2021届毕业生认为影响求职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为“专业相关能力强”(33.99%),其次是“实践、实习经验丰富”(19.84%)。图1- 19 2021届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六、待就业群体分析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来源地,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毫无疑问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多方发力,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顺利,但每年仍有“有求职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存在。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为2020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的通知》,要求高校及属地政府加强对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相关部门和院系责任,确保毕业生就业不断线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从待就业毕业生群体自身出发,分析包括“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期望的就业单位、薪资、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在内的指标,可以为学校在完善这一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上提供参考。(一)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帮扶政策,实现毕业生更充分就业。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有工作意向,还在观望”(21.31%),其次为“专业不对口,就业面窄”(18.03%)。图1- 20 尚未落实工作的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期望就业单位通过统计分析待就业毕业生的期待就业单位,使学校在选择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就业推荐等工作上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就业指导效率和服务水平。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国有企业”(26.23%),其次为“党政机关”(14.75%)。图1- 21 求职单位期望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通过调研分析待就业毕业生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对优化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针对性的制定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2021届“求职中”的毕业生认为自身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主要为“专业知识”(37.93%),其次为“实习实践经历”(29.31%)。图1- 22 需要提升的就业能力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夯实本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基础,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打好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攻坚战,我校开展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一把手工程”进思想各学院一要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民生的角度、促发展的要求、办教育的使命,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要根据《皖西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暂行办法》的要求,真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部署学生就业工作4次以上,真正形成“学院领导包专业,辅导员包班级,专业教师包学生”的责任体系和“校级统筹,院级推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拓展就业市场,抢占岗位信息进校园各学院要真正落实“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措施,深化与行业企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发园区等密切合作,确保每个专业每年召开8场专场宣讲招聘会的底线标准。一要积极抢占政策性岗位。做好“特岗计划”“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项目的招聘宣讲工作,积极推送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岗位就业;要加强征兵动员,提高大学生征集规模特别是毕业生征集比例。二要积极抢占市场化岗位。要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将实习作为促就业的重要渠道,更多地建设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要拓展新兴领域就业空间,挖掘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发挥智力优势,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创业,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要加大“双创”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成长发展、落地见效,支持毕业生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当前,六安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到50万元;教育部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提高到300万元)。三要组织引导好毕业生参加校园招聘和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重点引导毕业生关注教育部11月20日启动的“24365校园招聘服务”线上招聘月活动,预计发布岗位信息70万个;引导毕业生关注省人社厅、教育厅11月15日-2月28日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新安人才网组织开展的“才聚安徽.就在江淮”云招聘活动,预计邀请国企事业单位200家、行业企业1000家,提供岗位30000余个。毕业生就业工作,落脚点在于全方位拓展市场信息。学校多方寻求与行业企业、人才服务机构、开发园区等密切合作,校领导卢义忠、杨成升、孔敏等分别带队,先后对接企业,建立校级就业基地9个;各二级学院建立就业基地28个。学生处全年召开5场大型校园双选会,到会企业2820家,提供岗位近10万个;(考虑毕业生在六安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或自主创业且连续缴纳社保半年以上,购买商品住房给予4万元购房补贴;经企业和住建部门批准租赁住房的,每月 400 元租房补贴,最长补贴 3 年)学生处积极联系地方政府和本土企业,召开“人社局长进校园”专场招聘会,到会企业56家,提供岗位529个。此外,全年还举办专场宣讲招聘会458场(其中学校举办156场、二级学院举办302场)。三、强化就业指导,提升竞争意识进头脑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是检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各学院要真实落实就业指导课的正常开设,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让学生对就业竞争意识入脑入心。要将2021年12月份作为学校的就业工作促进月,对2021届毕业生,实行“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做到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务必确保年终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生就业率100%,务必确保年终学校就业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对2022届毕业生,要根据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就业指导计划,以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以形势政策讲座提高学生求职意识,以面试模拟比赛提高学生求职能力,以榜样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以“不就业、不脱手”为原则,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就业困难、就业意愿,引导学生们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找准自我定位,转变“不就业、慢就业”的“躺平”心态,积极自信地参加用人单位招聘宣讲面试。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评估主体,构建多维指标体系,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岗位适配性、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为学校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就业机会充分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工作稳定性情况。一、就业机会充分度就业机会充分度是指毕业生所学专业在社会市场上就业机会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是否相契合的影响因素。总体就业机会充分度:45.42%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多,12.07%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机会较少。图3- 1 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注:就业机会“较多”占比为选择“非常多”、“比较多”占比之和,“较少”占比为选择“比较少”、“非常少”占比之和。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院系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学院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69.26%)、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61.19%)、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54.87%)。图3- 2 2021届主要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注:等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就业机会充分度:2021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机会“较多”的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2.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80.49%)、电子信息工程(73.91%)。表3- 1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对就业机会的评价专业较多一般较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2.14%15.48%2.38%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80.49%14.63%4.88%电子信息工程73.91%21.74%4.3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2.31%18.46%9.23%广告学69.23%23.08%7.69%土木工程69.23%29.23%1.5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2.71%28.81%8.47%建筑电气与智能化61.11%30.56%8.33%网络工程61.11%29.63%9.26%动物科学58.14%32.56%9.30%市场营销57.69%42.31%0.00%经济统计学54.17%41.67%4.17%给排水科学与工程53.66%39.02%7.32%建筑学53.57%35.71%10.71%数学与应用数学50.00%36.11%13.89%财务管理47.37%47.37%5.26%汉语言文学46.67%46.67%6.67%网络与新媒体46.43%42.86%10.7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6.34%41.46%12.20%法学44.74%42.11%13.16%应用化学43.59%38.46%17.95%化学工程与工艺43.18%52.27%4.55%国际经济与贸易41.67%58.33%0.00%地理科学41.67%50.00%8.33%制药工程41.38%50.00%8.62%播音与主持艺术40.00%50.00%10.00%资产评估40.00%53.33%6.67%音乐学40.00%44.00%16.00%通信工程40.00%46.67%13.33%汽车服务工程39.68%36.51%23.81%服装与服饰设计38.89%50.00%11.11%物流管理37.04%59.26%3.70%药物制剂35.48%58.06%6.45%视觉传达设计34.48%51.72%13.79%酒店管理33.33%33.33%33.33%体育教育33.33%47.92%18.7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32.61%52.17%15.22%休闲体育32.00%44.00%24.00%电子商务32.00%48.00%20.00%食品质量与安全31.58%52.63%15.79%经济与金融30.43%65.22%4.35%金融工程30.23%55.81%13.95%动物医学29.41%47.06%23.53%英语27.94%54.41%17.65%环境设计25.00%57.14%17.86%材料科学与工程24.14%55.17%20.69%美术学23.08%57.69%19.23%环境科学与工程21.88%53.12%25.00%园林21.62%54.05%24.32%生物工程20.93%67.44%11.6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6.67%61.11%22.22%旅游管理9.09%56.82%34.09%注:新闻学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作为高校未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参考因素。总体专业对口度:69.12%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图3- 3 2021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分布注:专业对口度评价维度包括“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和“无法评价”;其中,对口度为选择“很对口”、“对口”和“基本对口”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院系的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院系为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93.22%)、外国语学院(88.24%)、体育学院(87.88%)等。表3- 2 2021届主要院系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院系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18.64%37.29%37.29%6.78%0.00%93.22%外国语学院14.71%44.12%29.41%11.76%0.00%88.24%体育学院27.27%21.21%39.39%9.09%3.03%87.88%文化与传媒学院12.50%20.83%43.75%20.83%2.08%77.08%材料与化工学院4.92%24.59%45.90%16.39%8.20%75.41%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9.62%19.23%44.23%19.23%7.69%73.08%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10.23%20.45%42.05%21.59%5.68%72.73%艺术学院9.52%15.48%46.43%21.43%7.14%71.43%金融与数学学院29.63%18.52%20.37%20.37%11.11%68.52%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15.17%17.24%35.86%26.21%5.52%68.28%经济与管理学院13.13%24.24%24.24%34.34%4.04%61.62%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8.22%10.96%38.36%28.77%13.70%57.53%环境与旅游学院12.12%7.58%13.64%48.48%18.18%33.33%注:法学院等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的专业对口度: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100.00%)、数学与应用数学(94.74%)、土木工程(93.33%)等。表3- 3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分布专业很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很不对口对口度汉语言文学30.00%45.00%25.00%0.00%0.00%100.00%数学与应用数学52.63%26.32%15.79%5.26%0.00%94.74%土木工程16.67%40.00%36.67%6.67%0.00%93.33%休闲体育25.00%25.00%41.67%8.33%0.00%91.67%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0.00%20.00%50.00%10.00%0.00%90.00%英语14.71%44.12%29.41%11.76%0.00%88.24%音乐学21.43%21.43%42.86%7.14%7.14%85.71%体育教育28.57%19.05%38.10%9.52%4.76%85.71%化学工程与工艺4.76%19.05%61.90%9.52%4.76%85.71%药物制剂7.69%30.77%46.15%15.38%0.00%84.6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0%15.56%42.22%20.00%2.22%77.78%制药工程7.69%19.23%50.00%15.38%7.69%76.92%财务管理16.28%34.88%25.58%23.26%0.00%76.7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5.88%17.65%52.94%23.53%0.00%76.47%电子信息工程14.29%14.29%47.62%23.81%0.00%76.19%生物工程13.33%13.33%46.67%26.67%0.00%73.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79%17.24%41.38%20.69%6.90%72.4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88%17.65%47.06%23.53%5.88%70.59%服装与服饰设计0.00%10.00%60.00%30.00%0.00%70.00%网络工程20.69%20.69%27.59%27.59%3.45%68.97%动物科学9.09%22.73%36.36%22.73%9.09%68.18%视觉传达设计4.35%17.39%43.48%21.74%13.04%65.22%市场营销11.76%29.41%23.53%29.41%5.88%64.7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6.67%25.00%20.83%29.17%8.33%62.50%环境设计0.00%16.67%44.44%27.78%11.11%61.1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0%15.00%40.00%20.00%20.00%60.00%汽车服务工程10.34%10.34%37.93%24.14%17.24%58.62%经济统计学27.27%9.09%18.18%27.27%18.18%54.55%网络与新媒体0.00%0.00%53.85%38.46%7.69%53.85%通信工程0.00%11.54%38.46%34.62%15.38%50.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41%7.41%33.33%37.04%14.81%48.15%金融工程6.67%20.00%13.33%40.00%20.00%40.00%酒店管理5.56%5.56%11.11%38.89%38.89%22.22%旅游管理3.57%3.57%10.71%67.86%14.29%17.86%注:动物医学、建筑学、地理科学、广告学、应用化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资产评估、经济与金融、美术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园林、新闻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商务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工作满意度3工作满意度是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一种价值判断,受很多因素影响。毕业生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客观了解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对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有重要意义。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89.48%。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的满意度分别为85.75%、78.97%、74.92%;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3- 4 2021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院系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文化与传媒学院(97.92%)、外国语学院(94.12%)、金融与数学学院(91.84%)等院系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4 2021届主要院系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评价院系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文化与传媒学院91.67%75.00%68.09%97.92%外国语学院94.12%64.71%67.65%94.12%金融与数学学院94.00%88.00%86.00%91.84%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85.45%78.18%72.73%90.91%体育学院90.62%87.10%70.97%90.32%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84.14%82.64%74.83%90.21%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81.43%80.00%78.87%90.14%经济与管理学院83.16%79.79%78.12%88.30%材料与化工学院95.00%82.76%83.33%88.14%艺术学院82.93%71.60%67.07%87.80%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84.00%75.51%72.00%86.27%环境与旅游学院81.97%80.33%68.25%85.94%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81.82%74.42%79.78%85.39%注:法学院等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此处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专业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网络与新媒体(100.00%)、电子信息工程(100.00%)、汉语言文学(100.00%)等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表3- 5 2021届主要专业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专业工作内容职业前景工作薪酬工作总体网络与新媒体100.00%76.92%69.23%100.00%电子信息工程95.24%80.95%80.95%100.00%汉语言文学90.00%75.00%68.42%100.00%服装与服饰设计90.00%90.00%70.00%100.00%汽车服务工程82.14%82.14%79.31%96.5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95.83%100.00%75.00%95.8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80.00%70.00%70.00%95.00%数学与应用数学100.00%94.74%89.47%94.74%英语94.12%64.71%67.65%94.1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88.24%82.35%82.35%94.12%化学工程与工艺95.24%76.19%85.71%90.48%经济统计学90.00%90.00%80.00%90.00%网络工程83.33%89.66%86.21%90.00%土木工程88.89%81.48%74.07%88.89%环境设计88.89%66.67%72.22%88.8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3.72%76.74%69.05%88.37%建筑电气与智能化82.35%76.47%82.35%88.24%生物工程81.25%68.75%75.00%87.50%市场营销87.50%93.33%81.25%87.50%旅游管理84.62%84.62%57.14%85.71%财务管理83.72%79.07%72.73%85.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5.71%75.00%64.29%85.71%制药工程88.46%76.92%85.19%85.19%体育教育90.00%84.21%57.89%85.00%通信工程66.67%70.37%66.67%80.7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76.00%76.00%76.00%80.00%动物科学77.27%76.19%71.43%77.27%酒店管理75.00%75.00%75.00%76.4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0.00%83.33%80.00%73.68%视觉传达设计65.22%69.57%60.87%69.57%注:休闲体育、广告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园林、环境科学与工程、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经济与金融、音乐学、物流管理、资产评估、建筑学、电子商务、金融工程、新闻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样本量较小,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为97.30%;而在“农、林、牧、渔业”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为81.48%。图3- 5 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的工作满意度注: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20人的就业行业。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毕业生发展成长度包含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和工作稳定性两个指标。职业期待吻合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与职业匹配度的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一)职业期待吻合度2021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79.29%,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9.50%,“符合”所占比例为17.73%,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图3- 6 2021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分布注:职业期待吻合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工作稳定性本校2021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21.21%,离职次数集中在1次。图3- 7 2021届毕业生离职情况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学校对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毕业生规模、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单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总体比对分析。一、近三年规模与毕业去向落实率变化趋势学校历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如下图所示,近三届毕业生规模较为稳定,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均在86.04%及以上,就业状况良好。图4- 1 2019-2021届毕业生规模及毕业去向落实率趋势变化数据来源:1.2019和2020届数据来自《皖西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二、近三年就业地区变化趋势学校近三届毕业生在省内就业的比例均在68.82%及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相较2020届上涨了3.44个百分点,较2019届下降0.77个百分点。这一就业分布与学校培养定位相符合,为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同时,学校积极加强与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学校毕业生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图4- 2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数据来源:1.2019和2020届数据来自《皖西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三、近三年就业行业变化趋势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覆盖了“教育”、“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可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其中“教育”领域为近三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行业选择。图4- 3 2019-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1.2019和2020届数据来自《皖西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四、近三年就业单位变化趋势近三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初教育单位”。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此外,这一结果也得益于我国近年来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学校不断深化的校政企合作等。学校主动与重点企事业单位联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图4- 4 2019-2021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主要包括民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等。数据来源:1.2019和2020届数据来自《皖西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2021届数据来自安徽省大学生就业系统。第五篇: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直接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主体,在学校教学及就业工作上的反馈建议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和完善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调研指标包括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及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一、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一)母校满意度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8.94%,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选择“很满意”占比为32.19%,“满意”占比为45.44%,可见2021届毕业生对在母校所学知识及能力水平的满足工作需求的程度、校风学风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5- 1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注: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教育教学评价1.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课程包括专业课和公共课,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课程对于他们工作的帮助情况有助于学校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教育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89.94%,专业课掌握度为92.13%,专业课满足度为88.95%,公共课帮助度为88.75%。图5- 2 2021届毕业生对所学课程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掌握度/满足度/帮助度均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所学课程越满意。2.课程总体满意度=(专业课掌握度+专业课满足度+公共课帮助度)/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2.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也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4.59%;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为97.76%,对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2.55%,对教学水平的满意度为93.47%。可见母校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图5- 3 2021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2.任课教师总体满意度=(师德师风+教学态度+教学水平)/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任课教师越满意。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3.对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学风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调查了解毕业生对母校整体在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和学习交流方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89.92%;对课堂听讲的满意度为94.16%,对课后自习的满意度为88.01%,对学习交流的满意度为87.60%。图5- 4 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的评价注:1.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2.学风建设总体满意度=(课堂听讲+课后自习+学习交流)/3。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母校学风建设越满意。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4.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3.10%;其中,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目标”评价最高,“课堂纪律”次之。体现了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5- 5 2021届毕业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注:1.毕业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毕业生反映越符合,表示毕业生对课堂教学越满意。2.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课程目标+课程纪律+师生互动+反馈指导+教学效果)/5。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5.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1.65%。其中,毕业生对“组织管理有效性”较为满意,“内容实用性”次之。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各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图5- 6 2021届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注:1.毕业生认为母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帮助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和“无法评价”。其中,符合度为选择“很符合”、“符合”和“基本符合”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该百分比越高,表示毕业生对实践教学越满意。2.实践教学总体满意度=(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性+实践教学开展充分性+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有效性)/3。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基础能力素质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梳理全新的就业观念,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培养人才模式,总结提出了以下多项当代大学生需具备的基础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此次调查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能力水平的重要度、水平及其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程度的评价,对于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对基础能力素质的评价: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21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素质依次为:主动学习、表达能力、团队意识、严谨负责、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情绪调节、坚韧自信、制定计划、保持健康;而自身这十项能力满足目前工作需求的水平均在3.21分以上;其中“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水平相对较高,均值分别为4.00分和3.62分。图5- 7 2021届毕业生认为重要性占比排名前十位的基础能力及其水平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毕业生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包含就业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职业咨询与辅导);就业服务(校园招聘会/宣讲会、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就业帮扶推荐、就业手续办理)。学校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教育/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1.00%及以上;其中对“就业手续办理(如档案迁移等)”(95.42%)、“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94.05%)、“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3.79%)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图5- 8 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第六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及学校的评价为实现供需畅通对接,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结合调研内容需求,研发设计了用人单位调研问卷,邀请录用过本校毕业生且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对毕业生的评价、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等方面。一、对毕业生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客观地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适配度,对于未来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总体满意度、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毕业生专业水平满意度、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7.54%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70.77%。图6- 1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素养满意度:97.53%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政治素养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70.68%。图6- 2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政治素养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满意度:98.08%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66.76%。图6- 3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专业水平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97.26%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67.12%。图6- 4 用人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二、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学校招聘服务工作是联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重要纽带,可以满足用人单位招聘优质毕业生的需求,也是毕业生接收招聘信息,实现求职目的的主要途径。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的评价能够为优化学校招聘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学校招聘工作的针对性和高质性。用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为99.15%;其中59.77%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表示“很满意”,29.46%的用人单位对学院招聘服务表示“满意”。可见,用人单位对本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图6- 5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应在加强校企沟通(37.29%)、增加招聘场次(26.55%)、拓宽服务项目(22.03%)等方面来加强就业工作。图6-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服务工作的建议注:此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占比之和不等于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1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结 语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统领,以品质就业服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