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2023年08月20日
  • 50 金币

报告编制说明 II学校概况 IX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 1(二)生源地结构 1(三)院系(专业)结构 2(一)就业地区分布 7(二)就业单位分布 9(三)就业行业分布 10第二篇:学校就业工作举措 11第三篇:就业相关分析 66(一)就业信息来源 71(二)就业形势及择业阻碍 73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02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12(一)校友综合评价 118(二)教育教学评价 121(三)就业工作评价 125(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133(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38(三)对就业工作的反馈 157报告编制说明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极发挥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8]8号)精神,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院就业工作举措、就业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部分;所涵盖的指标包括就业率、就业去向、工作满意度、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1.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9年9月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等。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北京睿新中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调研面向学校2019届毕业生,回收问卷141份,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学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学校概况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Wuhan Railway Bridge Vocational College)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中国建桥国家队”——中铁大桥局举办,是全国唯一的桥梁高等职业学院。学院地处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风景秀丽的马影河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341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学院依托企业办学,突出桥梁特色育人,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干,形成了以全日制职业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与继续教育为辅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现设有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材料工程系、铁道运输系、思政课部、公共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列为湖北省高职特色建设专业。学院现有任课教师218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4人、“双师型”教师103人;企业兼职教师36人,其中客座教授6人,“楚天技能名师”5人。学院建有铁路桥梁施工、道路与桥梁施工、建筑技术、土建工程检测、工程管理、工程测量、铁道运输管理、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精调精测等1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土建工程检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实训基地为省级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中铁大桥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武汉地铁集团、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等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5个。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武汉桥梁工程学院,为国家铁路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校友中走出了46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23位业绩卓著的高级工程师。他们主持的建筑工程先后荣获1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8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8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6项国家及省市“优质工程奖”;他们中先后有28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荣誉,134人次获国家“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称号,58人次获“火车头奖章”;他们中先后有5人受到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有1人接受温家宝总理的邀请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宴和天安门阅兵观礼,有7人先后受到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总理的接见,98级校友王中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学院被誉为“桥梁建设者的黄埔军校”“土建工程人才的摇篮”,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桥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院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足中铁、面向社会、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方向,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大专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面向铁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中国建桥之都(武汉)和中国中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省内一流、业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奋斗目标。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总体规模及性别结构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共299人。其中,男生23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8.93%;女生6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1.07%;男女性别比为3.75:1,男生比例偏高。表1- 1 2019届毕业生不同性别分布性别人数比例男23678.93%女6321.07%总计299100.00%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二)生源地结构2019届毕业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内生源2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5.92%;省外生源7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4.08%。图1- 12019届毕业生省内外生源分布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三)院系(专业)结构学校2019届毕业生共分布在4个院系5个专业。其中,桥梁工程系、铁道运输系的毕业生人数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61.87%和30.77%。表1- 22019届各院系(专业)结构院系专业毕业人数占比桥梁工程系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11839.46%道路桥梁工程技术6722.41%小计18561.87%铁道运输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9230.77%小计9230.77%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65.35%小计165.35%材料工程系土木工程检测技术62.00%小计62.00%总计-299100.00%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二、就业率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截止到2019年9月1日,学校2019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0.23%;截止到2019年11月,学校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2.91%1。分院系来看,其中建筑工程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相对最高(达到87.50%),其次为材料工程系(83.33%)。分专业来看,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均处于83.00%以上。不同院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具体分布详见下表。表1- 32019届各院系(专业)初次就业率分布院系专业毕业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161487.50%小计161487.50%材料工程系土木工程检测技术6583.33%小计6583.33%桥梁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676089.55%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1188370.34%小计18514377.30%铁道运输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924852.17%小计924852.17%学院总计29921070.23%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三、就业流向针对毕业去向为国内就业的毕业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行业及就业职业分布,具体内容如下所示。(一)就业地区分布学校2019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湖北省内就业(52.86%),其中主要流向了武汉市,积极响应留鄂留汉计划;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上海市(9.05%)、江西省(7.14%)和浙江省(5.71%)等地区。图1- 2 2019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二)就业单位分布学校2019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国有企业,占比达到54.29%;其次为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41.90%)。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人以上(占比为44.17%),其次是501-1000人(21.67%)和51-200人(16.67%);可见大型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成为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压器”。图1- 3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图1- 42019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规模分布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单位类型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单位规模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就业行业分布2019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56.10%),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59%)和“租赁和商业服务业”领域(11.71%),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图1- 52019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数据来源: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篇:学校就业工作举措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纳入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合有效资源,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工作体系,举全院之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业化水平,努力提高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一、全员参与思政为首,全面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专业教师队伍、思政工作队伍、就业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思政教育、就业指导、人才培养相互推动,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从入学开始,思政课、班主任课不断线,实施全方位滴灌和全程化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全面规划人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模拟招聘会、就业讲座、安全诚信承诺书、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诚信观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建立了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传播正能量,让“艰苦奋斗,从基层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创业在我身边”等理念成为青年学生弘扬的主旋律,通过全程化就业指导,不断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二、拓宽渠道提高质量,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常态化为保证学生就业高效率高品质,我们持续拓展就业市场,为学生争取更多更优的去向选择。全年共引进单位105家,学生就业质量稳居同类型院校前列。在巩固既有合作单位的同时,不断开发新的就业单位,充实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为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我们在保障基本供需合作关系外,还积极为中铁大桥局、中铁六局、中铁七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铁科工等合作单位提供员工培训、取证、技能大赛等多元活动支持,全方位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使校企合作趋于常态化。三、融合市场对接一线,大力推动育人改革深入化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实践素质教育,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教育质量。分别与中铁大桥局、中铁五局、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中交上海航道局、浙江交工集团、武汉地铁集团、武汉招商局等大型国企开展订单培养。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采用“两段”(即第一阶段以在校教育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第二阶段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共育、共管)“三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就业安置与顶岗实习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针对性育人。邀请中铁大桥局五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武汉地铁集团参与我院的教学教改过程,对接企业进行教材编制、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工作,结合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培养无缝对接用工一线需求的职业技能型学生,提升职教育人水平、提高对口就业质量,受到企业广泛好评。四、贯彻落实大政方针,精心打造毕业选择多样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出的重要战略布署。目前,创新创业的浪潮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做好双创工作,对市委市政府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的新举措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开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由就业办人员经过专业理论培训与市场走访调研后,承担相应教学任务,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拉开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帷幕。五、分片包干逐层管控,逐步形成实习管理制度化由于建筑工程类学生实习单位分布广、项目地点分散、实习岗位多样、实习学生几乎遍布全国各地,造成实习管理范围大、反馈慢、治理难,及时掌握学生实习状态受到掣肘。针对实习管理困境,我们制定了实习管理、就业追踪分片包干管理制度,从学生报到那时起,我们就会根据当年分配单位统计,划分单位所在区域,实行就业办人员包干管理,真正做到每个单位都有专人进行后期联系沟通。不论单位下分学生到哪里工作,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对应就业办联络人。分片包干的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企业联系人和学生管理QQ群、微信群、信息卡、资料库,通过委任项目小组长、省市负责人等方式,及时收集、处理实习过程中的回馈信息和突发状况。通过这种分片负责、逐层管理的制度建立,将有限就业人员进行实习管理和就业追踪的触角覆盖到全国。畅通了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搭建了实习学生与院校部门之间的信息桥梁,切实提高了实习管理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六、加强沟通提高效率,着力构建就业平台信息化以“一网两平台三系统”(一网指校园网,两平台指班主任平台、就业办平台,三系统指就业信息系统、湖北省毕业生系统、91高校就业智能网络服务系统)为载体,建设交互式、数字化、多媒体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今年引进的91高校就业智能网络服务系统给我们带来了派遣工作录入智能高效,信息准确无误,程序化繁为简,时间大幅缩减的良好体验。第三篇:就业相关分析从“学生”和“用人单位”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求职情况、薪酬水平、专业相关度、工作适应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及职业能力满足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优势能力。相关结果如下所示。一、求职情况(一)就业信息来源毕业生反馈其择业信息渠道主要集中于校园招聘会(62.20%),其次为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29.92%)和学校老师推荐(24.41%)。可见各类线上线下平台保障了供需的有效畅通对接,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就业渠道。图3- 1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分布注:该题为多选题,故各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等于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就业形势及择业阻碍就业形势:了解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及机会的评价,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59.06%的毕业生均认为所学专业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优势及竞争力,其中认为就业形势“比较好,有较大挑选余地”(45.67%)的占比相对较高。而认为所学专业就业机会比较少和非常少的占比相对较低,为11.81%。图3-22019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评价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择业阻碍:在求职过程中,受访毕业生反馈其择业阻碍主要是缺乏社会关系、职业规划不清晰和欠缺求职技巧等。学校也将在后期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的精准化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精细化,力促毕业生顺利就业。图3- 3 学校2019届毕业生择业阻碍分布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薪酬水平总体月均收入及薪酬区间:学校2019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4106.81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2501-3500元(33.63%),其次为3501-4500元(29.20%)。图3- 42019届毕业生薪酬区间分布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不同就业流向月薪分布:学校2019届毕业生在湖北省内就业月均收入为3787.40元,在武汉市就业月均收入为3927.27元。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月均收入分别为4302.47元和3912.50元。在“建筑业”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为4108.75元;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工程技术人员”,月均收入为4308.57元。表3- 12019届毕业生不同就业流向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就业流向就业流向分布月均收入就业地区武汉市3927.27 湖北省3787.40 就业单位国有企业4302.47 民营企业3912.50 就业行业建筑业4108.75 就业职业工程技术人员4308.57学院总计4106.81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专业相关度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具体内容如下所示。总体专业相关度:学校2019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73.23%。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均可以学以致用,这既是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技能,促进其职业发展。图3- 52019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毕业生选择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相关工作就业机会太少”(38.24%)、“相关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发展规划”(26.47%)。图3- 62019届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四、工作适应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适应性评价维度包括很适应、比较适应、一般、比较不适应、很不适应,工作适应度为选择“很适应”、“比较适应”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适应”=1分,“很适应”=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19届毕业生对所从事工作的适应度为98.42%,其中“很适应”所占比例为20.47%,“比较适应”所占比例为57.48%;均值为3.97分,偏向“比较适应”水平。图3- 72019届毕业生工作适应度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五、职业期待吻合度调查了解毕业生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其评价维度包括很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很不符合,职业期待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符合”=1分,“很符合”=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2019届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9.76%,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例为11.02%,“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42.52%。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而反馈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不吻合的原因主要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38.46%)。图3- 82019届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六、工作满意度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对于现实就业状况的评价,包括对目前工作薪酬、工作内容、工作氛围、工作强度的满意度;二是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期评价,即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三是对于就业状况的总体评价,即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满意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工作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反馈分别赋予1-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所示。学校2019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4.49%,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分别为92.13%和91.34%。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图3- 92019届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七、职业能力满足度毕业生认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满足、比较满足、一般、比较不满足、很不满足,职业能力满足度为选择“很满足”、“比较满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不满足”=1分,“很满足”=5分),计算其均值。具体内容如下。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匹配,96.85%的毕业生均认为自身的能力素质对目前工作需求的满足程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值为3.71分,偏向“比较满足”水平。图3- 102019届毕业生职业能力总体满足度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对于目前工作需求而言,学校2019届毕业生对自身各项职业能力素养满足度评价如下图所示:其中实干与执行能力(4.04分)、团队协作(4.02分)和动手能力(4.00分)的满足度相对较高,处于“比较满足”水平。图3- 112019届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足度分布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八、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7.43%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58.97%。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水平能够胜任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图3- 12用人单位对2019届毕业生的满意度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用人单位认为工作中较为重要的能力位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实干与执行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专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19届毕业生实干与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优势较强的占比相对较高;可见学校毕业生能力素质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图3- 13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素质评价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一、依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就业,合理分配人才资源协议就业为学校毕业生的发展主旋律,其中国有企业(54.29%)、其他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41.90%)为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可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中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同时,为了促进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吸纳力,学校结合区域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整合有效资源,畅通渠道,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合作新模式,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提供了就业机会。二、积极响应留鄂留汉计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湖北省内为毕业生就业主战场,省内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武汉市;除积极响应留鄂留汉计划外,毕业生流向上海市、江西省、浙江省等地也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一地区流向与学校办学定位相契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这也凸显出学校遵循“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办学理念开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了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此外,学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有利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毕业生服务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预计今后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行业布局与培养定位相契合,重点行业领域保持就业优势毕业生行业布局呈现一主多元格局,覆盖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建筑业为毕业生首要选择,占比达到56.10%。这一结构与学校作为全国唯一的桥梁高等职业学院的定位相契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面向铁路建设、铁路运营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居于高位,工作表现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学校依托企业办学,突出桥梁特色育人,坚持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居于高位:2019届毕业生工作适应度为98.42%、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4.49%、职业能力满足度达到了96.85%;此外,97.43%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尤其对毕业生实干与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认可度相对较高。可见学校依托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等专业布局所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实现了供需的畅通对接。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学生”和“用人单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主体,其对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创业工作等方面的评价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完善及课程教学的改进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相关指标包括校友综合评价(对母校的满意度、大学期间的收获)、教育教学评价(母校教育教学总体满意度、专业课满足度、实践教学满意度、任课教师满意度)、母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相关指标包括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建议、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及反馈等。具体内容如下所示。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一)校友综合评价母校的满意度: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0.79%。可见母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及就业创业工作等方面均得到毕业生的一定认同。图5- 1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分布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大学期间的收获:除专业知识技能外,毕业生表示大学期间“收获了良师益友”(65.00%)、“提升了品德修养(如包容、乐观、感恩)”(50.71%)和“加深了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44.29%)的占比相对较高。图5- 22019届毕业生大学期间的收获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教育教学评价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2.90%,均值为3.84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可见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为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5- 32019届毕业生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专业课满足度:2019届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对目前工作/学习的满足度为89.36%;均值为3.55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足”水平。可见学校专业设置及专业课安排与当前社会需求相契合。图5- 4专业课对工作/学习的满足度注:满足度为选择“很满足”、“比较满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实践教学满意度: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本环节,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和毕业生与当前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关键因素。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相对较高,90.78%的毕业生均认为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评价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均值为3.72分(5分制),偏向“比较满意”水平。可见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实践基地、实习内容等方面均得到了毕业生的广泛认可。图5- 5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任课教师满意度:师资队伍既是教学的主体力量,又是办学的主要条件,同时还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2019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总体的满意度为95.74%,均值为4.09分(5分制),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其中,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为95.74%,对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满意度为95.04%,对师生课外沟通交流的满意度为95.04%,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94.33%。图5- 62019届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三)就业工作评价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总体及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00%以上,其中“招聘信息发布”(94.85%)、“就业信息网”(94.07%)的满意度相对较高;一方面表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学校就业工作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图5- 72019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学校求职指导服务有效性评价:对于所接受求职指导服务是否有效,毕业生认为“非常有效”和“有效”占比位居前三的服务依次为大学组织的招聘会、直接介绍工作和辅导简历写作。图5- 82019届毕业生对学校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48.72%的用人单位对本校人才培养工作感到很满意,51.28%的用人单位感到比较满意。进一步询问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后期改进的建议,其中反馈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占比相对较高。图5- 9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图5- 10用人单位认为学校人才培养最需改进的方面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其中51.28%的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48.72%的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表示“比较满意”。进一步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改进的建议,其中反馈需“加强校企沟通”的占比相对较高,其次为“已较完善”。图5- 11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注: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图5- 1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改进的建议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睿新中科-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为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建设和监测管理机制,推动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三方面工作联动,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建立专业预警机制,结合招生困难、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较低专业历年的就业状况、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社会需求情况,采取调整专业的招生规模、专业结构或者优化专业设置的措施;另一方面,完善“需求导向、增设计划”机制,对部分实力强劲、特色鲜明、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增加招生计划,并按照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夯实基础支撑专业,发展优势特色专业,扶持社会急需专业,强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专业链。(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学生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主体之一,其对母校培养过程的评价对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教育教学评价包含专业课和教师教学两大方面评价,从毕业生角度直观地反映了其对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综上可知,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2.90%;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为90.78%;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为95.74%;可见学校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保障毕业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学校毕业生与社会的顺利接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促进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多管齐下。根据各专业特点、综合社会需求、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就业导向等因素来开展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实践资源等专业内涵建设。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组织上,以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岗位(群)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基于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并结合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必修课、选修课等各类课程的比例,适时地增减课程内容,让学生学到科学、有用的东西,提高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结构与当前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在实践教学方面,聚焦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整合校内资源,重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的实验课程体系;同时,深入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更加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充分结合教学与实践,提高教学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从而提高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三)对就业工作的反馈调查结果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总体的满意度为95.65%,对学校就业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均处于90.00%以上。可见学校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质量在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与此同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后期改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及反馈:求职困难方面,主要为缺乏社会关系、职业规划不清晰;求职指导服务方面,职业发展规划、发布招聘需求与薪资信息的参与率及有效性评价均相对较低。此外,随着毕业生体量增加和供求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复杂,为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学校结合相应数据结果反馈、学校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全面化的就业指导措施: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入学早期针对各系特点深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发展按阶段、就业去向等进行细分,让在校生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制度、工作内容与职位情况,让其尽早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以便能准确定位自己,系统地、科学地设计职业发展道路。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分类别进行个性化指导,根据意向单位进行重点推荐与指导;并总结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毕业生择业相关的规律和趋势,逐步形成对就业市场的重新整合与分级管理,对整体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研判,改进原有工作方式,为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3.分层次、分类别精准帮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信息库,明晰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困难学生名单和类型,分类制定帮扶方案,形成高效、细致和广覆盖的就业援助体系。同时,针对毕业后仍然处于未就业的群体,及时跟踪监测未就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据毕业生发展意向情况和就业难易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帮扶,助力未就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