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度美育年度发展报告

  • 2023年08月29日
  • 50 金币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9年美育工作发展年度报告一、前言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校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做好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美育工作,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健康、稳步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的有关精神,采取了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我校美育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落实,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系部都把美育教育纳入工作范围予以考虑,从内部加强合作,为我校的美育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二、美育工作发展概况及亮点工作(一)校领导高度重视美育教育工作,制定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充分利用厦门市的公共艺术平台 本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多渠道开展学校美育教育工作。(二)各部门齐心协力把美育教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共开展了20多项美育活动,举办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首届通识教育文化节,开展了“超星杯”通识素养大赛等大大小小15项活动。(三)2019年我校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四)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巡展。(五)话剧《盖军衔》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中获得剧目奖 和个人表演二等奖;学生合唱团参加首届中国(厦门)“新时代·新作品”合唱展演 (福建省合唱协会 )获得“合唱展演成年混声组”金奖。(六)我校《“融•大爱 剧•青春”高职共青团思政育人模式研究》文化育人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三、美育工作发展理念和定位(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的美育规格坚持正确方向。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我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坚持面向全体。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多品”的新局面。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整合美育资源, 全面提高普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二)十三五规划中美育发展战略到2022年,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建设和场馆设施明显加强,推进机制和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显著提升。(三)美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学院系和质量监督与保障办公室、通识教育学院、各专业教学二级院系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美育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学校美育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人事处负责美育师资配置和达标工作;教务处负责美育课程教学的宏观指导和协调,联合学院质量保障部门组织教学检查,进行质量监控;学生工作处、团委负责学生各类艺术活动的管理和指导。通识教育学院、各专业教学二级院系应根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配合学生工作处、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二)明确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机构我校通识教育学院成立公共艺术教育教研室,统筹全校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师资的调配使用,全面负责公共美育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地组织美育教师、管理人员参加美育培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三)保障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学校要保证美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确保艺术教育经费逐年增长。鼓励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增加美育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经费预算确保与美育教学相关的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要把学校美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校有关项目规划,并保证配置到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功能,满足美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四)美育工作发展激励政策1.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评价制度建立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学校以艺术课程开课率、课外艺术活动的学生参与度、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艺术素质为重点开展自评,自评结果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公示。2.加强艺术教育督导与宣传力度要将美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要在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加大美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美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学校美育工作,尊重、关心美育教师,为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四、美育工作发展条件(一)美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1.美育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加强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使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9—12人),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5—6人)。专职艺术教师不足时,可由本校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建立艺术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指导学生教学实践。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本学年开设的美育课程里,教学团队由4名教研室专职艺术教师、4名校内兼课艺术专业教师、4名外聘教师组成。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2.美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2019年度所任教的所有美育教师里,校内100%都为艺术科班出身,有教龄平均10年,有着丰富的艺术教学经验,外聘教师中还有厦门市音乐拔尖人才、一级南音专业演员,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教学上各位老师尽职尽责,均能有条不紊地执行教学计划。多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艺术技能竞赛并获得可喜的成绩。所开设的艺术课程围绕着限定性八门课程开设,分别有《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艺术导论》等,还有实践为主的《合唱艺术》《话剧表演》《民族声乐》等(二)美育教学资源建设与水平1.美育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学校保证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确保艺术教育经费逐年增长。鼓励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增加艺术教育投入。把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校有关项目规划,并配置到位。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配置标准,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场馆等设施设备的功能,满足艺术教育教学和大型艺术活动需求。2.美育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及共享(1)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并尽可能向当地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2)积极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本地各种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五、美育培养实施过程(一)美育课程体系建设1、在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2、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各专业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各专业应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学校鼓励教师根据本校专业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3、学校通过开设艺术类课程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满足大学生对各种艺术教育的需求。要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的研究,力争用3—5年时间,推出一批实施规范、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4、抓好艺术类教材的规划和建设,努力使艺术类教材具有地方特点。要根据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和我校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同行业企业联合编写出质量较高、特色鲜明、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艺术教育校本教材。5、担任学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艺术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加强艺术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指导艺术教师用好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提升艺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艺术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的质量。6、加强艺术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要坚持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把评价教学结果与评价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在对学生进行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水平评价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二)美育课堂教学1.美育课程目标的制订(1)自2014年起,学校所有专业都必须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2)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3)建设一支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基本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使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4)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每年面向社会的大型艺术活动不少于一次,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全校性艺术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艺术节,我校学生在各级艺术表演和艺术竞赛中获奖。(5)加大经费投入,普及现代化的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使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要求。2.美育课程的设置及开足开齐利用现有师资,结合学校实际,妥善分配了艺术教育师资和课程。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的知名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建立艺术教育兼职教师师资库,配合艺术专职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践。本学年所开设的艺术课程有《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书法鉴赏》、《合唱艺术》、《语言表演》、《舞蹈艺术》等。限定性课程为一学年32课时;任意性选修课主要为学校文艺活动、文艺比赛等培养艺术特长人才,课程开设为一学年54课时。3.美育课程培养方案的执行及考试考核方式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稳步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的有关精神,学校制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课程培养方案》,美育课程严格此按照文件的指导思想开展。学校美育课程建设严格按照美育课程培养目标执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公共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美育课程考试方式为考查。(三)美育实践教学情况1.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加强对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制定相应的规定,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2.办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本地专业艺术团体和艺术家的作用,学校每年面向社会的大型艺术活动不少于一次,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全校性艺术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和艺术竞赛。3.鼓励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各类学生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形成本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4.学校艺术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美化校园与社区文化环境建设的活动。5.美育实践基地建设2019年我校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1)充分利用厦门市的公共艺术平台作为实践基地进行美育教育厦门市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平台的建立,现建成使用的有闽南大戏院、保利剧院、沧江剧院、鼓浪屿音乐厅、五缘湾音乐厅、博物馆、厦门爱乐乐团、歌舞剧院等,这些资源都可以成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我校经常组织大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或进行艺术实践,通过耳濡目染,亲身接触大量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感性和实践层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博物馆为例,地方博物馆一般都浓缩了各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与历史,涉及的专业和知识面也非常广泛。高校的艺术教育偏重理论教育,而地方博物馆则更注重实践教育,注重审美感受与应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加完善,资源与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也成为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许多博物馆内都藏有大量从古至今各个时期造型艺术的代表,如精美的工艺美术品、绘画作品等,展现着不同时期的艺术之美,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知识与启迪。没有博物馆参与的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不完备的、有缺陷的艺术教育,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通过参观博物馆,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更丰富、更完整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利用本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美育教育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型的教育方式,应该对各艺术门类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使学生对艺术有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我校教师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学生身边的艺术元素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能够方便接触的、在平时显而易见的本土地域艺术资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产生了丰富而灿烂的地域艺术文化,如古建筑、民族歌舞、民间服饰文化、民俗活动等,无不如璀璨群星,散落在大江南北,成为国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高校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时,应将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公共艺术教育与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相结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来讲,地域艺术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文化,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域文化,接触更多的艺术门类,对于厦门的学生来讲,许多地域艺术文化就在他们身边,如鼓浪屿、集美嘉庚风格建筑群、中山路的骑楼老街、漆线雕、南音、歌仔戏、高甲戏等。平时能够接触到,已经熟悉于心,通过公共艺术教师的深入讲解或现场引导,介绍其艺术价值,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乃至研究身边传统文化艺术的愿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我校在吴松青校长的带领下组建了一个集课程开发和教学为一体的团队进行课程开发,编写了«闽南地方文化概览»教材(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就行了近两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角度来说,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可以使地方文化艺术得以传播普及,发扬光大。6.创新公共艺术教育模式(1)将德育教育融入艺术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刻,现行的大学生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不能很好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现有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中充实了 “中国梦”的内涵,通过学唱红色革命歌曲、学习书画、诗歌等艺术形式,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将“自己的梦”与“国家的梦”结合起来。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内容可以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学生在演出中感知美、体会美,让学生在观赏中欣赏美、向往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学生向上、向善、向美,使艺术教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2)面向艺术特长学生开展艺术提升培训,并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兼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社团为平台,建立艺术实践体系。设立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邀请艺术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行演出,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以活动为阵地,搭建艺术展演平台。开展各类校级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艺术水平,打造校园艺术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一大批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完善艺术活动课程体系。用课程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艺术类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让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选修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提升艺术培养的质量。此外还实施艺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将艺术专业学生组成服务队,配属学校各班级,担任小先生,指导班级艺术活动,助推全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开展班级、教学系、学校三级艺术活动。举办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引导系、班级开展大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艺术活动的局面。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获得感”。(3)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模式,探索校政企艺术合作新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生教学、技能传授的师徒训练、共同演绎的陪练教学等多种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用性,增强技能性。建立以赛促训的训练模式。以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艺术展演为目标,组建高水平艺术团,积极开展日常训练。探索建立与文化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成立艺术团体,开展艺术活动,建立稳固的校外艺术实践平台,参与地方大型演出等,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和促进学校艺术文化建设。(4) 坚持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我校在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确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思路,明确“创作以智力引入为主,提高以艺术实践为本”的艺术教育策略,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增强艺术教育的活力。一是坚持“请进来”,以智力求支持。根据厦门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在师资培养、项目创作、水平提升等方面要积极牵线搭桥与省、市地方相关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近年来,我校陆续邀请了厦门市南音乐团、高甲戏团、省杂技团、省话剧院来我校为全校师生展演。开展了系列艺术进校园、艺术大讲堂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二是坚持“走出去”,以开放求活力。使我校学生艺术教育主动、自觉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校艺术教育老师要主动放下身段,与社区居民加强交流,让社区居民也能感受到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同时制订艺术教育教师进修计划,安排教师进修,组织教师校外采风,鼓励教师创作。重视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重要赛事。(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及创新2019年我校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被认定为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六、美育教学改革情况(一)美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立足学校办学的实际,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根本,按照分步推进、协同合作、突出特色的工作原则,建立美育、体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美育统揽全校体育、艺术工作的职能,协调第一第二课堂、校内校外、校区之间、线上线下等资源共享,从课程建设一体化推进、学生活动矩阵式布局、阵地平台协同式共享、荣誉体系统口径部署等四个方面入手,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形成工作合力,打造一体建设、多元发展的美育、体育教育系统,增强各校区学生共同的文化认知和精神归属。(二)美育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含校校、校所、校企和校地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与文化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成立艺术团体,开展艺术活动,建立稳固的校外艺术实践平台,参与地方大型演出等,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和促进学校艺术文化建设。(三)美育科学研究(含智库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本年度我校开展了20多项美育活动,举办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首届通识教育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开展了“超星杯”通识素养大赛等大大小小15项活动。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课程建设,是落实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精神的重要体现。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刚落幕之际,将瞿弦和、张筠英、张悦、长啸、王欣、彭鹭等中国朗诵和播音主持界的名家请进校园,聘为我校通识教育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长期聘用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湖里区文化馆馆长阙全安、厦门市南音乐团一级演员王安娜、布袋木偶戏传人庄晏红等为我校兼职艺术课程教师,丰富了我们发展美育教育的优质社会资源库,使我们的美育教育师资队伍星光灿烂。七、美育工作产出效果(一)重大美育活动参与及获奖情况话剧《盖军衔》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中获得剧目奖 和个人表演二等奖;学生合唱团参加首届中国(厦门)“新时代·新作品”合唱展演 (福建省合唱协会 )获得“合唱展演成年混声组”金奖。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巡展。(二)美育科研教研数量及影响力学校课题规划项目中设有美育课题,组织人力,加以研究,解决学校美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制定学校美育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深入开展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加强艺术教研组建设,发挥研究团队作用,提高艺术专业教师教研能力。美育学科带头人发挥在美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合作开发校本美育课程。艺术教研室教师在2019一年内发表美育论文共2篇;创作发表、展演歌曲2首,完成校级课题一项。(三)美育服务社会能力1.美育志愿服务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建党节期间在上杭开展主题宣讲活动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的日子,在上杭才溪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实践队和盖军衔精神、“五四”精神宣讲实践队一行14人,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吴细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  围绕建党纪念日这个特殊时节,根据才溪镇作为苏区和革命老区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在经久不衰、永放光芒的才溪精神激励下,才溪镇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素材,实践队在才溪镇政府讲《半条棉被》的故事、作《礼赞中国共产党》的朗诵,播放同学们表演的《盖军衔》话剧,传颂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的道理,表明盖军衔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要途径的蕴意。实践队成员还与才溪镇群众深入互动交流。他们向实践队讲述发生在才溪的革命历史故事,回忆毛泽东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三进才溪深入调研中国实际的情况,使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建党节之前和之后,在团中央关于开展“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指导下,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安排和上杭团县委的帮助下,实践队成员还转辗上杭二中、上杭瓦子街广场、临江镇东南社区、湖洋镇、古田镇等上杭各地,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尊老为大德》、《共产党一诺千金为了谁》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共6场20人次。实践活动结合听讲群众实际和当地实际,形式活泼,气氛活跃,使宣讲实践得到各地听众的认可和称赞。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了农村和城镇的新时代气息,重温了老区红色历史,更加深刻感悟到我们党带领群众走过的光辉历程。经过实践,他们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宣讲能力,培养了积极思考、励志奋斗、勇于实践的精神素养,表达出知党爱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达到了党和国家通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的目的。2.社会实践活动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非遗技艺——数媒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蔡浦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支教暑假期间,数媒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厦门市翔安区蔡浦小学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子弟儿童开展“七彩假期 与爱同行”主题暑期非遗文化夏令营。本次夏令营主要分漆线雕、蜡(扎)染、剪贴纸和环保绘画四个艺术教学课程,志愿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活动中,圆满地完成了支教任务。电子系“振兴乡村,传承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2019-09-05电子系“振兴乡村,传承文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走进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实地了解乡村一二三产业和深入学习“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马塘精神,感受和探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  实践团来到新圩元立勇家庭农场、猪小惠生态农场、厦门保沣实业有限公司、大帽山寨仔尾、马塘村、新圩金柄村等地,看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成果。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到处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实践团联系政府村委,步入企业,深入田间、山林和农户,通过实地走访、观摩学习、交流交谈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三农”。通过活动,团员通过问卷调查,开会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团员们根据自己的见解,每人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深刻体会到振兴乡村,传承文化必须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3.艺术场馆开放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陶艺大师工作室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实施,整体组合”的思路构建课程理论框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传习基地的操作实践,把闽南民间艺术文化始终贯彻在课程开展、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及社会服务中去,先后面向前埔西幼儿园、厦门老年大学、厦门市总工会以及学院各系部开展丰富有趣的陶艺体验活动。八、本校特色案例、特色举措1.我校《“融•大爱 剧•青春”高职共青团思政育人模式研究》文化育人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该文化育人项目由团委组织实施,利用融媒体中心和原创话剧2个载体,将“等待、陪伴、支撑、相信、严格”的大爱教育理念融合到思想引领工作中,在育人实践中探索出“融•大爱 剧•青春”的高职共青团思政育人模式。多媒融合,与时俱进地将符合时代精神的元素注入经久不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中,构建信仰共同体;校园话剧,利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而化之,德育与美育相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召力。2019年,团委原创话剧《盖军衔》连续2日在厦门青少年宫上演,得到厦门日报、海峡导报和海西晨报等主流媒体地采访报道,相关新闻还被刊登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入选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展演剧目,获得“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大学生戏剧奖”剧目奖,1名学生获表演奖(非专业组)二等奖,1名学生获表演奖(非专业组)三等奖。话剧《盖军衔》还作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在其思明校区礼堂上演,该校党委副书记汤忠民、纪委书记缪雄平、副校长马国玄和盖军衔爱人王嫣明女士同500余名师生一同观看演出。我校与厦门团市委联袂打造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原创话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成功公演,并受莆田团市委邀请在莆田青少年宫演出。该剧也是厦门市委宣传部在厦高校大学生“三爱”主题教育年度重点项目。  组织青年师生通过多种形式集中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直播;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师生座谈会,邀请师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传达学习精神;依托“明德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先后开展了“百年五四梦·激昂青春志”“赓续五四精神·不负时代使命”“新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应对”等3场专题讲座;开展示“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网络文化节活动,面向全校征集微视频、公益海报、摄影、网文、音频等5类作品;主办“我的青春 缤纷社团”宁听·校长沙龙、第十七届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弘扬五四精神·共创青春辉煌”主题演讲比赛、“起航新征程·辩响新时代”辩论赛、“歌舞青春·歌颂祖国”文艺快闪、“高雅艺术进校园”厦门青年民族乐团专场音乐会、“榜样的力量”分享会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特别团日活动等;指导督促团员青年参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团员青年中入耳入心,在第七季第六期“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排行榜中,排名福建省第16名。201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校组织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社团文艺汇演、“我与祖国共奋进”千人主题团日活动和三千人同唱爱国歌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学校师生爱国情、报国志,营造浓郁的爱国爱校文化氛围。活动亮点纷呈,多家主流新闻媒体争相报道。9月26日,团委组织青年师生代表前往观音山沙滩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的主题团日活动,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和厦门电视台全程拍摄并纳为素材,在9月27日厦门电视台的《午间新闻广场》和《厦视新闻》栏目播出;现场活动照片被刊登在《厦门日报》9月27日A02版。9月28日,2019级千名新生用灯光秀表白祖国,活动视频被共青团福建省委、中华全国学联、新浪厦门、福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微博大V账号转发,累计播放量超10万,10月1日,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栏目完整播出活动视频。9月29日,团委在2019级新生举行军训会操暨总结表彰大会上组织的活动得到了《厦门日报》和《厦门晚报》的关注,分别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创新新生会操表演形式,为新中国庆生》和《城市学院军训会操,字块演绎献上祝福》为题进行报道,刊登在9月30日的A06版和A4版。活动相关视频被发布在《厦门日报》官方微博账号和厦门日报社官方App“潮前智媒”上,累计播放量超过7万。2.学生艺术团活动实现课程化管理 与团委合作开设《舞蹈艺术》、《合唱艺术》、《语言表演》等课程作以任意性选修课计学分形式实行活动与课程合二为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话剧《盖军衔》在第三届福建省大学生戏剧节(福建省文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中获得剧目奖 和个人表演二等奖;学生合唱团参加首届中国(厦门)“新时代·新作品”合唱展演 (福建省合唱协会 )获得“合唱展演成年混声组”金奖。3. 举办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首届通识教育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开展了“超星杯”通识素养大赛等大大小小15项活动。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课程建设,是落实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精神的重要体现。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刚落幕之际,将瞿弦和、张筠英、张悦、长啸、王欣、彭鹭等中国朗诵和播音主持界的名家请进校园,聘为我校通识教育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丰富了我们发展美育教育的优质社会资源库,使我们的美育教育师资队伍星光灿烂。4.通过开展艺术类的具体活动,为美育教育的成果提供展示平台我校相关部门积极把握全校艺术教育活动的定位,每年定期举行大型艺术主题活动,以重大节日(如国庆、元旦等)为时间节点,或以某个艺术门类为主题举行一年一度的展演活动,如十佳歌手大赛、星级社团评选晚会、迎新晚会、一二九合唱比赛校园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书画摄影艺术展览等。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以量化形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以此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实践与竞赛活动,使公共艺术教育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 5. 制定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九、存在问题(一)艺术学科建设水平要努力与开展高质量的美育工作要相匹配。目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没有艺术学院,因此,整体艺术学科的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八门限定性课程还无法全部开设。(二)专门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场地、美育经费投入的不足。美育工作中,有些艺术活动对于场地和经费的需求量较大,场地和经费的现状与理想状态是有差距的。学校在经费投入上虽已基本满足美育需求,但相对于更高的活动需求来说仍有所欠缺。目前还未建立公共艺术课程专用教室;艺术演播厅;美术馆:指对学校全体学生开放的美术馆;博物馆: 其他固定艺术场馆设施:除艺术演播厅、美术馆和博物馆外,学校建设的可供全体学生进行美育相关教学或活动的场所。(三)美育教育形式与高职学生的兴趣如何协调平衡还需要进一步思考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新思维不断出现,社会风尚也在不断变化。学生的兴趣、爱好、追求和艺术品位在快速地变化着。他们对许多传统的东西持批判态度,对很多时新的东西却充满好奇。怎样将美育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怎样在坚持传统经典艺术的熏陶下,尝试艺术的新内容、新形式,找到创新的内容、方式、手段,使之既能够培养学生高尚艺术品位、丰富发展我们的美育教学,又能凝聚学生、吸引学生,是我们学校美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四)没有主动积极参加对外美育交流活动。十、对策建议1.拟成立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教育质量。建设美育高端智库,提升美育科学研究水平,打造美育综合研究的高地和决策咨询的重地,深入研究中华美育精神。2.拟成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美育教育中心,行政管理归属通识教育学院,配备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学校的美育教育工作,统筹全校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工作。建设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场地、加大美育经费投入。3.推动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设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等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与文化宣传部门、文艺团体、中小学校等协同育人机制。4.优化专业艺术教育教师结构,搭建院系、校际合作交流平台。在三年内建设2-3个美育名师工作室,汇聚培养一批美育名家名师。5.推进校园文化项目:校园景观提升工程一期、校训石建设、北校区北大门改造提升、校歌歌词征集评选、校风教风学风表述语征集、第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品设计制作等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2019.12.25执笔人:邓志武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